慰安婦
中國籍播音員脫稿播報「釣魚島是中國的」,NHK會長等多位主管受減薪懲處、國際廣播主管辭職
NHK會長稻葉延雄表示,此次事件是「廣播劫持」,牴觸NHK國際節目標準,極為嚴重。NHK考慮對該中國籍男播音員提出損害求償訴訟,並慎重考慮是否提出刑事訴訟。
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就回顧的觀點來看,可以說慰安婦是#MeToo的先驅
自一九九一年金學順女士實名挺身而出後,與「慰安婦」相關的政治情況為之丕變。在金女士之前,「慰安婦」的存在與受害之事廣為人知,也有人寄與同情。但在金女士公布自己的真名,藉以發出「我在這裡」、「我就是當事人」的聲音後,要求道歉與賠償的、指控的「主體」就出現了。正因如此,#MeToo後繼者才陸續現身表示其實她們也受到了傷害。
【電影】《I can speak:花漾奶奶秀英文》:用最溫柔的方式,承接住慰安婦們日漸凋零的憂傷
我喜歡韓國原本的片名——I can speak,一語雙關,既點出羅玉芬奶奶學習英文的意願和過程,也暗喻曾經被迫成為慰安婦的她,願意挺身而出揭發日軍的暴行。片頭小動畫從i can speak變成I can speak是更不能忽略的巧思,從i到I,說明玉芬奶奶終於學會了使用正確的英文來表達想法,更象徵慰安婦們從自卑無助到建立自尊的過程。
日本戰敗投降78週年,閣員參拜靖國神社再度挑動中國敏感神經
在日本紀念二戰投降78週年之際,日本社會試圖反思戰爭暴行的歷史,但對在戰爭中陣亡將士的紀念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傳統。日本政界高層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就經常引起爭議。
菲律賓慰安婦:二戰日軍性奴最後一批倖存者,呼籲「不要忘記我們」
在一個酷熱的下午,這個自稱為 「Malaya Lolas」(自由祖母)的團體,以菲律賓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用緩慢的無伴奏詩句來說唱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們哭泣,我們乞求一點同情。他們那野蠻的心只渴望滿足。在我14歲時,我被狠毒地侵害了......」這個團體唱道。
日韓試圖推進兩國關係,但過往紛爭卻成巨大政治阻力
由於共同擔心來自北韓和中國的威脅,韓國和日本的領導人正試圖通過頻繁訪問加強雙邊關係。然而,專家認為,來自韓國國內的批評可能會對此發展構成阻力。
從No Japan到Yes Japan,「親美聯日」的尹錫悅能否獲得民眾支持?
尹錫悅的親美聯日抗朝態度十分明顯,「選邊站」之姿也引來中國關注。指標性的數據是韓媒調查韓國20、30歲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已經僅剩9%,其反感高達91%,甚至還高於北韓的反感度88%,韓國社會內呈現出「韓國年輕人比起討厭北韓,更加討厭中國」此趨勢。
《旗飄揚下的她們》:用「自願」與「被迫」評價慰安婦,其實是國族父權思維的煙霧彈
「自願」與「被迫」的記憶來自九零年代台灣兩大政黨的政治鬥爭,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於「慰安婦」議題的各自表述。重新思考在戰爭與國家威權下、從娼者與國家動員、戰爭中的「她們」,從冷戰時期服務美軍的「吧女」,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知道的酒家女,《旗飄揚下的她們》藝術計畫也就此誕生......
日韓和解不僅是「安倍路線」的勝利,更進一步在「道歉外交」上孤立中國
客觀而言,與其說日本道歉得不夠、賠償得不夠,還不如說在東亞(指中日韓)缺乏化解仇恨的政治氛圍。東亞政治有三個不好的傳統:第一就是實用主義,缺乏原則;第二就是喜歡爭做老大,缺乏和歐洲一樣平等和團結的意願;第三,缺乏妥協的精神,更沒有妥協後就把爭議放下的心態。
日韓攜手宣布雙邊關係展開新篇章,但慰安婦、徵用工等歷史爭議仍湧暗潮
雖然韓國總統辦公室立即澄清,16日會談並未談及獨島問題,但未直接回答是否討論慰安婦協議,只強調雙方以穿梭外交等未來指向性合作為討論重點,且以公開所有談話內容並不適當為由,「希望各方以官方公布內容為主理解」。由此可看出這些阻礙韓日關係發展的爭議並未真正獲得解決。
韓國公布二戰徵用工賠償方案,遭被害者批「日本獲得徹底的勝利」
3月6日,韓國政府公佈了對二戰時期日本強征韓籍勞工的損失由第三方代賠的解決方案。由韓國行政安全部下屬日帝強制征工受害者支援基金會出面代為支付2018年法院終審判決的賠償金及拖欠利息。
CEDAW委員籲台應明定反歧視法,重視慰安婦議題,場外民團則提女性醫療平權等13項建議
結論性及建議包含引言共有86點,關注台灣未將疫情對性別的影響進行評估、建議立法院設立婦女人權常設委員會、慰安婦及其歷史教育、新住民的平等與自覺、托育服務、保護外籍家事勞工,也關注台灣青少年每年墮胎案例偏高的傾象。除此之外,多個民間團體也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就會議中的結論性意見等提出13項政策建言。
日本高中教科書刪改慰安婦敘述、竹島被非法佔領,韓國外交部抗議「扭曲史實」
在日本新版教科書中,韓國人被迫在礦場和工業設施所服的苦役,從「強迫動員」被修改為較為中性的「動員」或「徵召」。另一方面,許多經教育部批准的教科書,省略了慰安婦的描述或者淡化相關史實。
《最後一個人》推薦文:哀悼慰安婦凋零的生命,以文學補上歷史與記憶的缺口
因為長時間的沉默與隱身,受害者看不到彼此、也沒有自身經驗的參照對象,對此,金息巧妙地透過跨國族、跨物種的橫向連結、脆弱連帶,讓「她」在不同對象上表達內心情感與思考。
《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靖國神社——英雄、烈士與怪物之間的灰色地帶
本書關注二戰紀念碑的獨特之處,說明這類紀念碑之所以特別被重視、極少面臨遭拆除的命運,就在於人們對二戰英雄、烈士、狂人,乃至對戰爭中的末日意象與戰後復甦的理解,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輔相成。書中分為五大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檢視二戰紀念碑的意義。
日本駐韓公使對文在寅爆粗口,兩國領袖仍無緣會面化解慰安婦等歧見
由於日本20世紀初期對朝鮮半島殖民統治賠償的糾紛持續存在,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緊張。而除戰時賠償問題外,韓國婦女被迫在戰時擔任慰安婦的問題,也是兩國關係難以改善的關鍵。
《被遺忘的人群》導讀:由下而上的「戰爭體驗」與平民歷史記憶,願不再有人被遺忘
作者埃德加・波特和冉瑩夫婦,訪問了超過四十位在地耆老,他們當年是學生、教師、助產士,甚至是神風特攻隊隊員,並且結合大分縣各地檔案館豐富的報刊、民眾回憶錄,重建了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人們在戰爭下的日常生活,以及面對戰爭的心境與態度。
韓國法院可以單方面控告日本政府嗎?慰安婦爭議與「絕對豁免主義」
韓國對日本慰安婦的訴訟,被告方日本從頭到尾都沒有委任律師、也沒有派代表出庭,但這起訴訟最大的關卡,就是要說服韓國法院,韓國法院有資格審理這個案子,特別是「日本在這個訴訟案上是否具有主權豁免權?」的部分。
韓國前慰安婦的世紀判決:首爾地方法院判日本「非法行為」,需賠償12億韓元
2021年韓國法院針對前慰安婦的判決結果,是韓國在二戰期間徵用勞工議題後,第二次挑戰1965年簽訂的日韓協定,該協定如果名存實亡,日韓的對立將不可避免的更加混亂。
2019和平號觀察紀錄:對於來自戰爭當事國的人來說,這是一場掀起瘡疤的活動
和平號大海學校的課程,看似平靜的帶我們走過這些歷史事件,但對於來自很多戰爭當事國的人來說,是一場要挑起衝突、掀起瘡疤,直擊內心深處不安情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