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
《蒙古與伊斯蘭中國》:清代「西北穆斯林大叛亂」對蒙古人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
楊海英透過梳理蒙古族的口述史與記錄,道出原只是漢、回間的亂事,被捲入其中的蒙古人其實是「受害者」。此書利用珍貴的口述資料,呈現了極為豐富的民族信仰精神。就是這獨特之處,才能察見少數民族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歷史,完成這趟貼近民族心靈的旅程。
《被遺忘的人群》導讀:由下而上的「戰爭體驗」與平民歷史記憶,願不再有人被遺忘
作者埃德加・波特和冉瑩夫婦,訪問了超過四十位在地耆老,他們當年是學生、教師、助產士,甚至是神風特攻隊隊員,並且結合大分縣各地檔案館豐富的報刊、民眾回憶錄,重建了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人們在戰爭下的日常生活,以及面對戰爭的心境與態度。
趕在鄉村文化消失之前,從居民日常談話了解地方史
作為學院內的台灣史研究者,我能做的就是趕在鄉村消失之前,盡可能多給予觀察和紀錄,更希望有人可以共同參與,用近些年流行的話來說是「大家來寫村史」,畢竟一個人的經驗與時間極其有限。
運輸機墜毀、搜救隊山難,退役空軍挖出被遺忘72年、死了51人的二戰台東史
二戰結束不久,20名盟軍戰俘在回鄉的運輸機上遇上空難,墜毀台東三叉山,機上25人無一生還。而後,入山的搜救隊又遇上強颱,死亡26人。
別在「回歸祖國」或「去中國化」的煙霧裡打轉》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教學,不應作為「政治的奴婢」
在國民教育中,歷史教學應當重視的是歷史思維能力、面對異己的態度、瞻矚未來的眼光,和辨別是非好惡的品味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