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身份認同

GettyImages-2170590144 Taylor Swift

泰勒絲IG發文挺賀錦麗杜絕AI造假,藝人是否應該公開做政治表態?

美加 讀者投書

美國以選舉人團制度為核心,極少數的搖擺州選民,往往決定整個大選結果。這意味著名人表態可能對選舉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反對者也認為這會削弱選民的獨立判斷力,讓選舉變得更加依賴於感性符號而非理性討論。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藝人和普通人一樣有言論自由,並且這樣還能提高公民政治參與度。

_133508129_k5

韓國華城鋰電池廠23死慘劇背後,65萬中國朝鮮族勞工「鐘擺式」跨國人生

印太 BBC News 中文

無論走或留,數十萬在韓國的中國朝鮮族已經成為當地勞動力市場不能少的生力軍,他們填補了韓國嚴重的勞動力空缺。甚至有分析稱,10多萬規化為韓國公民的朝鮮族,慢慢影響著韓國政治及社會文化。

00_視覺藝術家梅丁衍。(攝影/劉振祥)

【第23屆國家文藝獎】歷史傷痕的療癒,反覆討論認同問題——視覺藝術家梅丁衍

藝文 國家文藝獎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視覺藝術家梅丁衍回顧藝術生涯,梅丁衍覺得自己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從很早以前一直在進行的創作主題其實都沒有答案。那些作品放在今日也不一定會有新的意義,因為無論是批判或反諷的效果,作品的角色可能在發表當前的時代就完成了,無論議題是否已經解決。因此,藝術不應重複過去,而是有其當下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在於,身為一個創作者要仔細思考,如何能不重複自己?

id遊子遊學場

移民外地,孩子還要學中文嗎?

TNL+ 教育 梁曉芙

香港有一個很奇怪現象,中產家庭很愛把英文教育放在首位。不懂中文就是上等人的指標。

shutterstock_542732281

《政治學家寫給所有人的中國史》: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是明代,而不是清代,結果仍然會一樣嗎?

歷史 精選書摘

在大眾的認知中,中國一直是作為單一且固定的國家存在,然金英敏教授提供了新的視角,探問中國歷朝的政治秩序和思想,真的超過兩千年從未改變?

_132256357_gettyimages-1910620866-2

BBC記者大選觀察:中國想要的台灣正在消失

政治 BBC News 中文

這次大選的另一個特色是,三位總統候選人都是本省人,沒有任何一人來自1949年隨蔣介石政府遷台的家庭。如今,民進黨不再談論正式獨立的必要性,而國民黨則說要與北京對話,但迴避了與「兩岸統一」或「台灣是否是中國一部分」相關的話題。

shutterstock_2397822499

從左宗棠雞到搭火車必備的鐵路便當,《BBC》從美食剖析台灣身分認同變化

生活 中央通訊社

夜市必備的鹹酥雞、蚵仔煎和臭豆腐等,是17世紀以來中國移民帶來的食物,這些移民多半來自福建省和廣東省,但這些食物的風味如今已變得在地化。

_132201166_gettyimages-952621210

大選爭辯中經常被忘卻的原住民:他們如何看政治和自己的身份認同?

原民 BBC News 中文

台灣的2300萬人口中有16個不同的原住民群體,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儘管他們僅佔台灣總人口的2%,約58萬人,但如同蘭嶼的原住民面對核廢料存放在家鄉的情況,原住民在台灣的歷史經歷確實充滿著傷痕——這包括現代文明、資本主義和語言消失等等的衝擊。

_132146402_gettyimages-1870031435

北京背後的大戰略:中國如何對2024台灣總統大選「加大施壓」?

政治 BBC News 中文

「他們(中共)非常善於發現台灣年輕人的興趣,然後去製造吸引他們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鋪路」,一旦建立了觀眾群體並建構了信任關係,這些影片就會開始投放親北京的訊息。根據沈伯洋的研究,有一群年輕台灣人,他們雖不是親中派,但對美國和日本的敵意日益增加。這樣的影響行動不太可能讓台灣突然擁抱中國,但北京正在玩一場長期遊戲。

shutterstock_2320611065

【接地氣的現代詩】黃璽〈城市待原者〉:道出部落遷村、個人遷移的辛酸,都市原住民像候鳥般往返於兩種認同之間

TNL+ 文學 李修慧

很多原住民部落因為原本的經濟活動受到箝制,唯一融入體制存活下去的方式,只剩觀光,文化於是成為商品被販售。原住民文化被當成商品,雖然可以避免文化完全被忽視、滅絕,但是觀光客期待看到的文化,可能跟部落人心中真正的文化,有些距離。文化被當成招攬客人的商品後,很可能就逐漸變得刻板、扁平,反而阻礙了文化的實踐與傳承。

indownloader_app_picture_004307300170347

momo變成meme:各大零售通路「迷因行銷」鞏固年輕市場,未來還會出什麼新招?

商業 方格子vocus

這些圖面配上憨萌的桃子吉祥物是還蠻可愛的,但主要是,這些設計背後的「笑點」其實可能受眾群體並不大。這樣的行銷能成立,隱隱可以推斷他們可能想鞏固年輕市場的意圖,無論是迷因畫面設計或是「迷因行銷」這個行動本身。

GettyImages-1616630426

芮納米德《正義之戰》:記憶、懷舊、顛覆——中國公共領域如何看待二戰

歷史 精選書摘

一九九○年代是中國抗戰敘事形成,至關重要的十年。這段時期,這個新興國家盛行愛國主義,同時,天安門事件之後的中國知識份子和公眾,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也不知如何是好。這段時期是社群媒體和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時代,在那些年裡,社會記憶是透過法國史學家胡梭所謂的各種「載體」所創造出來的。

shutterstock_2256993911

《沒有媽媽的超市》:泡菜、大醬湯、松子粥,食物不只能裹腹,更是人與人的連結回憶

生活 方格子vocus

書名《沒有媽媽的超市》其實已經暗示了食物是貫穿全書的主角。這裡的超市指的是H Mart,是間專賣亞洲食品的連鎖超市。對許多韓國人來說,這是個能找回家鄉味道的好所在。對蜜雪兒來說,這些各色各類的食材正是串起她與媽媽連結的要素。

shutterstock_2297288155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先讓雙方都能有安全感,再開始「深度遊說」的十個完整步驟

當我們使用錯誤的工具和方法說服他人時,反而弄巧成拙。一旦了解了以上狀況,改變想法也非遙不可及的。改變想法、更新假設和接受其他觀點的能力,也是演化而來的。我們必須避免爭吵辯論並從對話開始,因為爭吵辯論有贏家和輸家,沒有人願意成為輸家。

bcxgdw6n8h8wchlt2i2db2dyo3tjy5

台裔記者魏貝珊探尋台菜與認同,新書《台灣製造》向世界訴說島國故事

生活 中央通訊社

對於台灣料理是否為中國料理分支的質疑,魏貝珊反問:「新加坡料理是中國料理的分支嗎?」她表示,台灣是民主政體,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之,「中國料理是台灣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日本和西方的影響。

shutterstock_2024010314

《無障礙父母》:自閉症家庭的艱難之處不在於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是外界對我們的接納不足

教育 精選書摘

本書訪談了25位聾啞、身心障礙、有慢性病或罕見疾病的父母,談論他們育兒之旅的高潮和低谷,並揭示最大的障礙在於旁人的態度。這些家庭用愛和意志對抗健全主義和優生主義的社會,集結出一部感人、深具啟發性、重新賦權的選集。

shutterstock_123900916

【小說】《內部的真相》選摘:死了一個人是多麻煩的事,這只有直接關聯的人才會明白

文學 精選書摘

本書為擁有「昭和幻想機器」美稱的日本小說家日影丈吉,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舞台,寫下的長篇推理創作。在帝國傾斜的臨界點,懷抱不同意志的日本人,遊走在前現代鄉鎮與戰爭廢墟間,尋找幻影般的真相。然而,隨著偵查即將告終,相互纏繞的意志與線索,將引領我們洞見內部的真實,或者陷入更深的人性幻象?

photo

烏克蘭藝文界戰火下揮別俄羅斯陰影,在國際舞台上走出自我

歐洲 中央通訊社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許多藝文機構都開始正視兩國差別。2月稍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19世紀畫家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庫因芝(Arkhyp Kuindzhi)、芮賓(Ilya Repin)重新標示為烏克蘭人,而非俄羅斯人。其中一幅畫的說明提及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毀壞文化資產。

ri2m45zr80oixpufzreq3owl5u2pf8

台灣腐女「入坑」中國耽美的瞬間各有不同,退圈時「愛的創傷」卻極其相似

影劇 歪脑|WHYNOT

閲讀中國耽美的台灣腐女社群,也對宣揚中國意識形態的作品多有反感。PTT原創版、Dcard BL版討論一些作品時,會開篇提示「本篇小説含有大中國主義,慎入」等。作品出現醜化日本、宣揚主旋律內容,也會引來吐槽。

_122607122_taiwan_china_index_976

中國與台灣現狀對比快速指南:兩岸武裝力量差距有多遠?台灣民眾擔心軍事衝突嗎?

印太 BBC News 中文

一些西方專家預測,在公開的衝突中,台灣最多只能減緩中國的進攻,試圖阻止中國海陸兩棲部隊在海岸登陸,以及在進行游擊戰的同時等待外界支援。可能支援台灣的是對台出售武器的美國,儘管華盛頓的官方政策是「戰略模糊」。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