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特教老師

shutterstock_1810283947

代理教師荒!產業界缺工祭出高薪搶人才,開學在即全台多校無人報考持續甄選

教育 中央通訊社

不過,資深校長認為,各縣市加碼誘因,只會讓交通方便的地區搶贏交通不便的學校,偏遠地區更缺人,「加碼只是同一塊大餅搶人,以全國缺額的總人數來看,還是一樣的缺」。招聘不易為全國性問題,建議從師資需求與人才培育檢討。

shutterstock_2450069279

曲智鑛《ADHD新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到底是「特質」還是「疾病」?

醫療 精選書摘

本書由本身為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特教老師曲智鑛為大家現身說法,提供他自己成長歷程中如何發展自己的策略來消解困擾,加上他陪伴ADHD孩子與其父母近二十年的經驗與觀察,並加入訪談近百位ADHD男女老少的心得,闡述如何發展屬於自己的策略,解除劣勢特質帶來的困擾,將優勢特質和天賦極大化,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shutterstock_367995158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別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

醫療 精選書摘

如果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做不來的事,相反地,我們讓孩子往他的特質去發展人生:愛冒險、對有興趣的事物全心投入、擅長同時進行許多事、熱情、動作快、點子多、顛覆傳統、不愛墨守成規等等,讓過動兒有機會發揮這些珍貴的特質,就如同書上所說:過動症不再是病態,而是一種會發光、發亮的特質。

shutterstock_440467153

帶領中重度特殊生的特教老師更容易有倦怠感,該如何克服及規劃職涯?

教育 楊逸飛

教師在師培的過程當中,被灌輸要以學生為最重要的考量,任何的作為,都不脫學生的福祉。這樣的想法自然是符合教育理念與脈絡的,只是我若從職涯工作的觀點來思考,我覺得一個教師在工作上,如果「永遠只想著學生與教學」,那對職涯是一種枷鎖,這也等同把自己的一切,加諸在他人的身上。

vtj1ythtg72wrfnxm999ijhvm6pgid

特教老師犧牲備課時間、家人甚至健康……請支持心評專職化,對大家都好

教育 讀者投書

鑑定工作程序與測驗內容十分繁複,筆者也是需要多年經驗才能夠將所需測驗倒背如流,更別提鑑定送件時,心評人員還需要蒐集所有個案資料,包含個案鑑定紀錄、個案家庭資料、健康紀錄、學校成績、基本能力分析、診斷紀錄、家長鑑定同意書......最後才能回頭來寫綜合分析報告。

shutterstock_1714609132

鑑定安置心評工作,為何不該由特教老師來主責?

教育 楊逸飛

筆者多年兼任鑑定安置心評工作,深感這個位置的重責大任與倫理規範對特殊需求學生的影響,每年都需要面臨教學現場與鑑定工作的內心糾結,這對任何的特教老師來說,都不是原本就需要承擔的情感與心理勞務。

fewkha1ffn75rnoa314t7rpqlsy5be

《特殊教育法》修法:立委籲減輕心評沉重負擔,教育部稱專職化入法「就回不來」

教育 李芯

教育現場和教團長期反映,心理評量工作佔用特教老師的教學時間,甚至影響教學品質。立委鄭麗文表示,現在特教老師的身心負擔沈重,不應該強加不屬於他們的業務,他認為鑑定工作繁瑣、也需要高度專業,因此在特教學生與幼兒的鑑定上,應該專責設置評估人員。

S__92815369

特教老師1打30、半夜3點寫心理評鑑,立委呼籲《特教法》修法納入師生比

教育 李芯

立委范雲提及,有特教老師反映1個人要負責30個學生,「怎麼可能做好特教服務?」之前就有民眾連署要解決問題,要求教育部定期檢討師生比。現行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沒有全國統一的標準,嚴重過載,導致特教老師累翻、教學品質下降。

iStock-1281738540

從特教法修法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精神,思考四個當代價值

教育 讀者投書

近年來,台灣整體教育改革當中,我們非常強調學科之間相互合作,以及學生多元適性之發展,筆者認為傳統上的「集中式特教班」、「特教老師管特教學生」都較難符合當代融合教育的趨勢,和特教學生的多元需求,以及較難給特教學生全面的支持。

shutterstock_1064460383

誰是教育「豬隊友」:與貧困家庭拉扯的老師,如何不讓孩子陷入負向循環?

貧困家長需要協助,但老師的後盾在哪裡?若我們真切期待教育可以翻轉貧困與弱勢,就必須為老師撐出改變的空間。

aaaaaamnNJXiasDA_xxl

身為紀政之女,張家敏也曾拒運動於千里之外

生活 BabyHome

母親是曾經在國際體壇叱吒風雲的知名田徑健將,有「飛躍的羚羊」之稱的紀政,讓張家敏從小就有個很不一樣的童年。

曲智鑛

一位體制外特教老師的「溝通」哲學:知彼解己、你好我也好

教育 TNL特稿

溝通只是開口說話的過程嗎?體制外特教老師曲智鑛長期和學校、家長、孩子三方溝通,深深覺得「知彼解己」才是溝通成效極大化的關鍵。他深信,在特教的專業中,越瞭解自己的溝通對象,越有可能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畢竟大家心中想要的,就是讓孩子能身心健康地平安成長。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