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師
《你可以討厭父母!》:不再回到痛苦親子關係的四個「拒絕」原則,保持戒心切勿鬆懈
親子關係使用說明書,與父母保持距離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日本專業親子關係諮商師親授,逃離令人窒息的親子關係 X 重拾自己作主的美好人生。為了回歸健康的親子關係,在「價值觀」&「情感」&「責任」上與父母劃清界線。
《高敏感是你的超能力》:把一縷微風當成暴風,「隱性高敏感族」原地踏步的四個理由
隱性高敏感族其實是一群自我掩蓋的璞玉,興趣廣泛才華多元,是最有可能性的一群人,卻會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隱藏了光芒和創造力。日本諮商師時田ひさ子以1萬5000小時諮商經驗,溫柔地為隱性高敏感族設計8階段自我和解提案,讓你自己找到對的位置,發揮強大的生命能量。
諮商經驗談:走進「精神時光屋」,心理師可以為你做什麼?
許多人在生活遭受困頓時,面對諮商的資源總是猶豫不決,一來不知道聊聊天能為自己的困境帶來甚麼改變,二來擔心自己走進諮商室就相當於將自己貼上疾病標籤。但諮商師認為,這是一個按下暫停鍵、重新整理「自我房間」的過程,走出這個房間,你將帶著成長後的自己回到生活中來面對可能的困難與挑戰。
美國諮商師發現「性」趣缺缺的夫妻,多半是男性擇偶時就忽略了雙方的性吸引力
不少男性會在心中將女性歸類為兩類。第一種是「適合當媽媽、當太太」類型的女性,另一種則是在性行為上較為主動、願意冒險且具有性吸引力的女性類型。諮商師說:「我觀察到很多男性患者在約會市場中,會感到有壓力進而選擇具有『當太太的料』的女性作為對象,而沒有注意性吸引力的部分。他們也不會想要再花時間等是否有女性在心理和性方面都能符合自己的喜好。」
美國商會:疫後台灣「遠距諮詢」需求大增,但《心理師法》仍有許多模糊地帶
持續增加的醫療需求與疫情,皆帶動遠距醫療發展,雖然這個領域已經發展出許多創新和可能性,但台灣的臨床醫師與企業家,仍然為了盡可能協助需要的族群,努力的對抗官僚壁壘。
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心理治療訓練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去接受治療
治療師最有用的工具是什麼?就是治療師本人。心理治療訓練中最重要的部分,顯然就是自己要接受治療。所以我一直把生活中不順遂的時候視為接受教育的機會,藉此探討各種不同取向的效果。
踏上諮商心理師之路,而且想要走得長久,你需要「愛」與「信念」
假設我們歷經一番寒澈骨,終於取得研究所入學資格了。你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等畢業,然後準備賺進大把鈔票嗎?別傻了,巨大的苦難正要開始啊!
想要改變不該「把自己交給心理師」,而是彼此合作
「心理諮商」是種合作關係,是互相的。很多人以為心理諮商是醫療系統或社會救助,也真的這樣認定使用。也有很多人以為心理諮商像看醫生:「只說症狀,坐等指示,坐等服藥」。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憤怒需要被感受,用安全的方式被釋放,而不是被評價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這句話或許不完全正確。如果情緒沒有被釋放,就算時間過再久,這些情緒還是被儲存累積在身體裡。那些未被釋放的生氣可能會變成憂鬱或是憎恨,反而讓自己深陷在走不出來的迴圈中。
一個少校女軍官血淚史:50年來,她都以為「秘密」絕對不能說出口
2016年軍人節的前夕,社工和諮商師再次見到她。談起加害人,她還是咬牙切齒;想到這段過去,她只說了一句話,讓人印象很深刻「人發瘋,比死了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