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分工
「洗碗的故事」炎上:丈夫把「不願洗碗」上升到男性困境,可能更適合跟洗碗機結婚
這兩天,臉書一篇洗碗的故事將家務分工的議題拋上熱議浪潮。作者因為承諾要好好洗碗而激動落淚,感覺自己「被母親疼愛」的經驗斷裂了。這想法的問題在哪裡?可以上升到全男性的困境嗎?
「隱形家務事」做不完:LINE、Messenger等通訊軟體如何加重媽媽們的隱形情緒勞動?
女性經常得分擔更多家事,因為她們被期待在工作期間「擠出」時間照顧家庭。相較之下,男性的個人時間就比較能獲得尊重,就算在家小孩也會被告知「不要去打擾爸爸」。這與歷史悠久的男主外觀念有關:男性在專業領域一直都擁有較多保護及尊重,在當今社會,就算女性社經地位高於男性,私人時間也仍然難獲得同等保障。
作家吳曉樂談東亞婚育弊病引起巨大討論,其實上層、中產、底層不婚不育的原因各有不同
三個階層的狀態、動機不同,結果相同。除了上層是真正因為價值追求而少子化,如果台灣不是低薪高房價,中產階級累積更多金錢,就能用錢來減少媽寶跟公主病的勞務爭議,而底層不用負債、買得起房,容易結婚,自然也就比較想生小孩。
《愛與錢》:想要提升幸福感阻力最小的途徑——夫妻要懂得家務分工
今天的選擇,決定明天的人生。麵包跟愛情,不必是殘酷的二選一,用5C架構找出甜蜜點,做人生最重要的取捨。一門在史丹佛大學開了40年的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佳評如潮。透過10道關鍵的幸福練習題,和摯愛的人一起打造渴望的生活。
《世界父親狀況報告》:多數男性願意承擔更多家庭照護責任,但刻板印象與社會結構阻礙性平發展
該報告提出的關鍵政策之一為「 平等」的育兒假。現今,許多國家的父母雙方皆可申請育兒假,但男性永遠不會享受與女性相同的假期。85%的受訪父親同意有薪育兒假能讓他們的伴侶和孩子受惠,但他們坦言在職場和社會上遇到了諸多障礙。
【大人學】為何買PS5要假裝是「空氣清淨機」?另一半曾因為你買的東西而生氣嗎?
網上傳出因為購買PS5和伴侶吵架,有些人會把這些故事當成笑料,不過如果你若仔細思考,會發現這其實是關係中必須正視的議題。也因此,我整理了四個可能的原因,你不妨也認真思考一下,看看你的關係衝突可能屬於哪一類,又該如何徹底解決。
「台灣金智英們」為何不願再多生一胎?研究:爸爸要先當「神隊友」
隨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節節上升,不過,家務勞動的時間卻沒有明顯變化。臺灣婦女平均仍負擔近80%的家務,多數人白天在職場奔波,回家後,太太與媽媽們的「第二輪班」才正要開始……
與富豪企業家離婚的太太們:梅琳達花22年摸索女性主義,瑪肯西投身公益成慈善家
世界富豪榜上的兩位企業家原配放手婚姻、展開人生新頁,她們選擇好聚好散,並以公益行善樹立新時代女性形象,或將成為面對婚姻問題時的典範。
婆媳衝突背後,是漢人父系家庭中女性被決定的命運
直到生下第一個男孩之前,女性有如住在夫家的陌生人,缺乏人際支持又面對眾多要求,與相親成婚的丈夫之間也未必有感情。人類學家Margery Wolf認為,這段時間的壓力與孤獨感可能導致女性自殺,藉此逃離痛苦的生活,同時也是透過公眾壓力來控訴夫家的壓迫。
《老公使用說明書》:只開口不做事的老公,就跟要求別人「幫我擦屁股」一樣噁心
明明很有空,卻總是開口問:「我的晚飯呢?」、「襪子呢?」等的老公,就跟可以自己擦屁股,但卻要求別人「幫我擦屁股」是一樣的。這麼沒尊嚴的老公,再也愛不下去也只是剛好而已,甚至會覺得「噁心」也一點兒不奇怪。
「防疫女力」的困境:職業婦女在家工作=工作、家務「兩輪班」
疫情的蔓延,也限縮或是阻斷弱勢女性接觸社會資源的管道。以家庭暴力為例,疫情加重的經濟衝擊與情緒壓力,使女性遭到家庭暴力的情形加遽。
印尼女性議員增加,背後是宗教保守派高舉「家庭價值」參政
若要促進性別平等,女性國會議員比例的增加已不再是重點,因為目前印尼面對的是一群以宗教立場堅守傳統性別規範的保守派女性運動者,這群女性同樣積極透過政治參與來實現他們的理念。
《侶途》:同志擁有結婚權這樣的文化接納,能減輕少數族群的壓力嗎?
即便互許承諾儀式的感動再真實、再有力量,足以令人認同這段感情的價值,這樣的儀式依舊缺乏法律的認可來讓社會理解這個宣示所代表的特定意義。從被拒於門外到被接納,這種地位的改變是很可能對某些人得心理層面產生正面的影響。
費時20年的台灣家庭追蹤調查:無論有無工作,女性都負擔大多數的家務
「晚婚」、「不婚」是台灣女性的現在進行式,從調查數據確實可看出這個結果。她認為,女性選擇進入家庭前會考慮許多,其中一項或許便是「家務分工」。
林姿妤:50歲過後最好的保養,其實是「心中無罣礙」
林姿妤從這些人生故事中歸納,和女人一生幸福密切相關的有3種人:老公、孩子和婆婆。人生結局最好的人,通常反而是不愛計較的那種。
照顧者與工作者的兩難:職業婦女永不停歇的「第二輪班」
文化期待的理想照顧者與職場希望的理想工作者,成為壓垮現代婚育女性的重擔。走到一半的性別革命,若沒有政策的繼續推動,恐會停滯不前,照顧赤字將會持續擴大。
《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攸關重大生命事件的婚喪禮俗,有性別創新的可能嗎?
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制度之外,民俗文化對性別行動者的行動影響深遠,行動者常無意識的內化社會結構與文化的影響,形成社會慣習持續遵守。以下分為年節、婚禮、喪禮、女性相關禁忌四個議題,探討其中常見的性別相關規範與限制,以及思考行動改變的可能。
家務分工你覺得公平嗎?女性「矛盾的滿足」公平觀透露了什麼?
從矛盾滿足現象來看,比起實際家務分工,更難改變的是家務公平觀,這更傳統的家務主觀判定或許部分解釋了停滯革命的家庭性別關係。正因為家務公平觀似乎更傳統,學者L. Thompson認為,如果女性期待或要求家務安排改變,那麼就必須先意識到家務不公平分配這件事。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性意義:給爸爸的四個原則
親愛的父親,是的,您對孩子的影響性和重要性是不容質疑。如何善用自己天生智慧、理性、勇敢的能力,理解孩子的需要,去做對孩子生命發展有意義而且有幫助的事呢?
家庭主婦是一份偉大的工作,但不該被視為「女人的天職」
對母親來說,家庭主婦只是他擔任的其中一種角色,這是一份偉大的工作,卻不該被視為天職。願我的母親、我們的社會,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裡,都能早日脫離性別分工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