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
陳貺怡接任國美館館長成開館首例,文化部長史哲:「持續壯大台灣美術史的光譜」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兼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將接任國美館館長,她也成為首位兼具藝術史及策展人身份的國美館館長,文化部長史哲表示,陳貺怡可稱為「當代斜槓式的創造與營運者」,期待國美館在其領導下,持續發揮國家級美術館的典藏、研究、展示及推廣功能。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示「台灣改裝」秘密,文化部長史哲:最台灣的一次展覽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此次台灣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在台灣於世界能見度最高的時候參展,策展團隊東海大學呼應未來實驗室的主題,策劃〈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不僅在組織上,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中原大學建築學系、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等四所學校校際聯合,並加入學生參與。
國美館35週年館慶大展《時代記憶》,4/15起親炙陳澄波、林玉山國寶畫作等近200件館藏
為了迎接35周年館慶,國立台灣美術館將於4月15日推出《時代記憶—國美35典藏精選展》,展出近200件典藏品,其中包含林玉山的〈蓮池〉(1930)、陳澄波的〈嘉義遊園地〉等國寶級藏品。
尋「情」記: 2022臺灣美術雙年展觀後感
2022臺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為展名,反問情不為何物,意旨互聯萬物皆情,再帶到當代科技網路發達與自然人之情懷眾感,所謂百感交情。但我想,唐朝詩人劉禹錫〈竹枝詞〉後兩句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此詩此情像極了臺雙展。
文化部發布國美館、史博館人事異動,分別由廖仁義、梁永斐專任館長
文化部考量國美館、史博館兩個國家級館舍的長遠、專業發展,決定將由梁永斐館長專任史博館館長,而國美館館長則由廖仁義接任,文化部長對此也發表看法。
《典藏雜誌》評論文化部新人事案「客家精神」,李永得批「族群歧視」要求公開道歉
李永得表示,文化部所有的政策及人事,均可受公評,也會虛心接受各界批評與指教。但是對使用族群歧視與偏見的文字,絕對無法接受與容忍。除予以強烈譴責外,並要求該雜誌與作者,應公開道歉。
【展覽】謝春德「平行宇宙」最終章《時間之血》:臆想人類文明發展,將導向何種未來?
謝春德藉由《時間之血》展覽書寫他的創世寓言,進門處詩句揭示了題旨:「時間」正是我們現在活著的生命,「血」是我們的生命於他方的存在。《時間之血》對平行宇宙概念的探問,聚焦於現在和未來交界之處,那些「當下生命存在於他方的可能性」。
【關鍵專訪】疫情下的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如何自救?六位從業人員的線上轉型練習
透過訪問位於產業鏈不同端點的6位從業人員,這篇文章試圖從藝文紓困政策、國際文化交流、以及數位策略等三個層面,勾勒視覺藝術產業的現況。
【關鍵斡旋】亞洲藝術雙年展開幕:國美館斡旋亞洲視野
「談判」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本屆亞洲雙年展,我們將見識藝術如何和世界與社會互動,這正如策展人林曉瑜所說:「當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時,我們就能把未來社會當做是一件藝術品,所有人都將參與創作。」
【關鍵斡旋】策展人報告(一):為了創造未來的藝術
自古以來,藝術即是透過創作者之手(作者)與接收者之手(鑑賞者)協力合作的產物,但傳統藝術與今日藝術的差異在於,前者的作者與鑑賞者的分界明確,而後者則是作者與鑑賞者(參加者)交互影響下的產物,甚可說「關鍵斡旋」正是今日藝術的根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