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差異
《When I grow up》書評:成年不等於成熟,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孩版本的自己
人類的心理發展並非線性可預測的過程,不是每個人過了18歲就像變魔術瞬間成熟長大。若對何謂「成熟」有困惑的讀者,或許都能從本書的故事中獲得某些啟發。
《跨世代報告》:如果你被歸入千禧世代(或沉默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Z世代),卻自認為不像呢?
作者珍・特溫格研究世代差異已超過二十五年,她把美國當今人口大致劃分為六個世代,藉由時間跨度近100年、樣本數高達3,900萬人的大型綜合統計分析,揭露六個世代的價值觀、集體心理狀態、共同面對的機會與困境,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抉擇,進而預測出新世代的人類即將面對哪些發展與挑戰。
表情符號😊是「開心」還是「不悅」?答錯的話可能代表你老了
不同年齡層對表情符號會出現代溝,例如常用的😊(微笑),在一些人眼中代表善意親近或是開心,但在年輕人眼中可能代表了不屑的「呵呵」,或皮笑肉不笑。還有🍑(桃子)、🍆(茄子),在年輕人看來,可能暗示臀部,或男性性器官。而👍(讚)、👌(好的)和❤️(紅心)等經典表情符號則被認為很土,老派和過時。
【小說】《餘興派對》選摘:一個病得很重的人來到克里夫蘭小學,他……往操場上開槍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約翰.倫納德最佳處女作獎、菲洛.格魯姆最佳LGBTQ小說獎。喬治.桑德斯(英國曼布克獎得主/《林肯在中陰》作者)、徐華(美國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Stay True保持真誠》)、道格拉斯.史都華(英國曼布克獎得主/《親愛的夏吉.班恩》作者——真誠推薦。
農曆新年不再和親戚走春拜年,「斷親」話題登中國微博熱搜
年輕人同輩之間「斷親」,這是因為長大後心境變化、人生目標轉移、世界觀改變、生命歷程不同,及難有共同語言等。老人之間「斷親」,則因價值觀與社會地位等不同,很難聊在一起。
停滯的性別革命:台灣性別分工圖像與變遷
台灣正處於學者所稱性別革命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女性增加有償的市場工作時間,而且進展相對比日本、韓國快;不過,在推動性別革命第二階段卻相對比西方各福利體制國家慢(南歐除外),例如:職家友善政策的制定與推動,以致於台灣的總勞動時數相對高,特別是女性。
中年階段是人生壓力最大、心理痛苦最多的時期,六個警訊檢視自己是否陷入心靈風暴
有心理痛苦的中年女性,比例還比男性高一些。這顯示多數女性在現代社會要同時顧好事業與家庭,然後還有「前更年期」與「更年期」的身心變化,更容易成為精神疾病的高風險群。
《星期天晚上》S1EP5|立委也會上tinder?20, 30, 40 世代用交友軟體找什麼?
用交友軟體是年輕人的專利嗎?不同世代的人,在軟體上尋找的又有什麼不同?在這一集,我們將聽到來自20、30、40 世代,包括一名立委的交友軟體使用故事。
《i世代報告》:人類首次擁有能上網的手機,這突如其來的轉變所帶來的就是「i世代」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流行,i世代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運用時間的方式。他們每一天經歷的生活都與之前的世代極度不同。就某些方面來說,這次的世代轉變比創造出千禧世代的那一次更根本,或許就是由於這一點,趨勢專家才會宣稱i世代的到來是如此突然且來勢洶洶。
《i世代報告》:企業才剛開始了解千禧世代的職場思維,現在又要試著了解「i世代」
在未來的幾年內,企業員工可能會開始要求在職場建立安心空間。也會有越來越多員工在開會時情緒失控,只因為聽到跟他們不同的意見。隨著年紀漸長,i世代會開始學習適應職場的現實,但職場也會為了迎合他們而調整——以未知的方式。
《i世代報告》書評:緩慢成長的玻璃心世代,卻也是最注重安全的一代
《i世代報告》作者Twenge指出,i世代花越多時間在螢幕上,就變得越憂鬱;他們沒有變得早熟,而是更緩慢地長大;他們不是爛草莓,反而比上一代在工作上更加務實。但是,長時間上網導致憂鬱這個論點,也受到一些批評。
817萬選票的關鍵:民進黨大勝裡的香港因素、青年崛起與中產轉向
透過這份選前的電訪民調,我們呈現了中國與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產轉向,這三個因素對三位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的影響,這也應是蔡英文總統連任,創下817萬選票歷史紀錄的關鍵。
廖玉蕙《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痴心回歸真我,雞與孔雀各得其所
隨便就斷言「一代不如一代」,或常把「我食的鹽比你食的米較多」掛在嘴邊,鹽吃多了,除了增加罹患高血壓的可能外,別無用處,結果只是加深世代對立,並拉大親子之間的距離而已。
運用CCMSC Model,掌握與長輩溝通的訣竅
在與長輩互動的時候會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而Dr. Knight在其著作"Psychotherapy with older adults"中分享了他多年來與長輩諮商的經驗。
【專訪】曾被朋友笑「白癡才加入國民黨」:不到30歲的前副發言人蕭敬嚴
國民黨裡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是支持同婚的,這在黨裡面一定會有很多辛苦的地方,但蕭敬嚴認為,在黨中表態,「聽起來很消極,但也很積極」。
對八年級生而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比「想賺大錢養活自己」更重要
當工作間的待遇差異與專業知識的門檻影響日趨降低,我認為工作本身的待遇及未來就業的型態對八年級生職涯選擇的影響度應逐漸降低,而主要影響八年級生選填科系、職涯的因素,將是未來對於理想人生、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亦即對八年級生而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會遠比「想賺大錢養活自己」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