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教育
校園反歧視2:偏見歧視很小就定型,教育應多管齊下
在花蓮縣從國民小學讀到高中的許同學說,小時候帶同學回家,外婆會問「是人還是番?」簡直不把原住民當人看,也會說出一些歧視詞彙;客家裔的許同學也曾被同學語帶嘲諷稱呼為「客婆」,直到年紀漸長,才慢慢知道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要避免使用傷害族群情感用語。
印度唯一出櫃王子:險被開腦電擊掰直,轉化王室聲量爭取同志權益,將莊園改建為LGBTQ庇護所
根據印度2011年普查,LGBTQ人口約有49萬;另據2017年的同志人權調查,德里和週邊省分的LGBTQ人士當中,只有6%得以找到工作。因此,超過24%的LGBTQ人士只好靠表演歌舞為人祈福維生、13%擺攤做小生意、10%沿街乞討,還有大約5%淪為性工作者。
專訪《國王與國王》荷蘭作者斯特恩:我們想畫一本快樂的繪本,慶祝各種形貌的愛情
一本兒童繪本引發騷動,創作者又是如何看呢?《關鍵評論網》訪問了這本書的荷蘭作者斯特恩與台灣譯者林蔚昀,由她們親自回應這本繪本的創作初衷。
【性平大事記】從彭婉如、葉永鋕到同婚合法化,台灣性平教育30年艱辛路
因為婚姻平權的落實,很多人認為台灣是亞洲的「性別平等」燈塔。但事實上,在每個階段甚至到今天,校園針對性少數的性霸凌事件依然發生且震驚社會,許多性少數的青少年也還未能抬頭挺胸,以自己最真實的樣貌生活。
「同性戀是不是天生的?」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反同運動的「草船借箭」
反同運動持續提出這個看起來無害、看起來可以自信地回答的提問,事實上就是要用來反對同志,就是要鞏固異性戀的常規性。屆此,「同性戀是不是天生的?」,與其說是個科學問題,不如說是論述策略的問題;它本身就充滿異性戀的偏見,要求所有與其相異者自行舉證。
【第三勢力投票指南】安定力量 朱竹元:還我公投,同婚惡法一定要修掉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除了國民兩大黨之外,還有17個「第三勢力」小黨,數量之多讓人眼花撩亂,我們採訪了17黨的不分區第一名候選人,也就是如果該黨「政黨票」超過5%門檻,保證會代表進入立法院的立委,透過他們的關鍵問答,幫助選民投出神聖的一票。
教育部澄清「課本沒有」,韓辦指「小學教肛交、性高潮」是反映家長焦慮
雖然教育部緊急澄清,目前所有課本沒有「肛交、性高潮」的相關內容,不過高雄市教育局局長今天指出,教科書和教學現場是有差距的,有的老師會脫稿演出。
訴求「還我公投」並指派教育部長,安定力量提名10位立委素人有牧師、警察和「前」同志
黨主席孫繼正說,未來如果可以取得立院關鍵少數後,將與有意競選國會議長的政黨合作,換取安定力量指派教育部長,為家長及下一代重新定位教育的意義及內容。
同婚後的「新戰場」:地方議員推「性平教育」遭威脅,性平法修法將審查
《性平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法從備查改為「審查」,為未來性平教育內容修改的走向埋下變數,各地方堅持性平教育的議員也在推動過程中遭遇不少阻力。
教育部修法將同志教育「換個名字」,反同團體批評「官逼民反」
幸福盟理事長曾獻瑩表示,去年提的公投理由書明確指出,同志教育的範疇包括:性別光譜、多元性別、變性、男與男、女與女等不適齡內容,都要按照公投結果進行刪除。
2018編輯推薦書單【性別篇】:七百多萬個巴掌 vs. 三百多萬個擁抱
性別研究者常說無處不性別。這次的年度選書涵蓋了多元性別、同性婚姻、性暴力和性教育,可說是這幾年國、內外皆相當重要的現象。讓我們一起用這五本書,回顧2018年度的重大性別事件。
排除異己的民粹政治學:反同公投具備了哪些「反民主」特性?
本文主張,反同運動公投的勝利,應歸類為新自由主義下保守勢力的復甦,這樣的土壤阻礙了民主對話的可能,滋長了傳統父權壓制性的權力,開展出新型態的民粹政治與社會排除。
「走鐘」的公投,讓國家成為只會說Yes/No的危險機器
其實,這次的公投會造成諸多亂象,最根本的原因仍然在於:公投不適合處理複雜的政策問題。因為公投對任何議題都只能用「一個是非題」來處理,在公眾討論上很容易形成一種粗暴的二分法把問題簡化(如果不是曲解),淪為挑動和利用人民的意識形態。
公投大挫敗的婚姻平權運動,可以從下福盟的動員與宣傳策略學到什麼?
剛結束的九合一大選與公投結果,除了揭示了婚姻平權接下來的立法方向之外,如今我們也可以回頭來檢視:在婚姻平權議題正反兩方接連發起公投的過程中,從下福盟的運動與宣傳策略中,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可以學到什麼?為何下福盟的宣傳策略能夠引起多數民眾的共鳴?
與愛家公投支持者對話:她說討厭仇恨和對立,我也是,那我們到底在爭什麼?
最終,我們誰也沒有說服誰。或許我們真正達成的,是認識彼此吧。原來同婚的支持者不是支持濫交與性騷擾的魔鬼,而支持愛家的人,也不真的把仇恨與偏見當成核心價值。原來,我們在反對霸凌與仇恨上,竟然有些許初步的共識。
【2018公投總整理】7案通過、3案不通過,接下來政府該怎麼做?
外界矚目的10個公投案結果已經差不多出爐,不同意見和理念的民眾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一起看看是哪些通過,而在這些公投案通過之後台灣又會有什麼改變吧。
同志教育公投的社會意義:「尊重」,是為了有好的價值判斷
若照這樣的邏輯來看,當「同志教育」不在教材上面,孩子沒有對這些資訊的了解;但又告訴人家我們不能排擠與霸凌同志,同時又在性別教育的範疇,要孩子尊重差異,你認為孩子會相信嗎?同理,如果你告訴孩子家庭只能有一夫一妻,那你如何說服孩子要尊重多元呢?
圍牆內的聲音:喜歡女生的她們,為什麼還支持「愛家公投」?
支持「愛家公投」的人,其實不全是保守派、或是家長團體,也有喜歡同性的人。而她們反對同婚、同志教育的理由,很有可能真是出於「愛」。
鼓勵小孩變同志?《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由來與規範
彭婉如命案讓我們注意到兩性平等、性侵害等教育的不足;葉永鋕事件讓我們發現學校在不同性別特質、性傾向的教育不足;2010年楊姓國中生跳樓,再次讓大家注意到性平教育的重要,以及學校在法律通過後並未落實的問題。但如果每次的精進,都必須要等到悲劇發生,那究竟還有多少的生命要被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