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
《泡菜與酸梅》:平常很誠實的日本人, 為什麼一失敗就會走邪門歪道?
日本人以極度害怕失敗聞名,但這一切其實源自武士道的精神,也就是失敗就必須以死謝罪的歷史。如果日本也有「在教會懺悔,就能洗清罪惡」這種西方的文化,或許失敗之後,只要公開謝罪與重新來過的文化就能在日本紮根。
從安靜離職到積極維權,Z世代如何「整頓職場文化」?
隨著Z世代進入職場,他們與X、Y世代之間的差異日益顯著。Z世代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追求意義與目標,並強調權益意識。企業管理者需調整管理方式,適應Z世代需求,才能激發潛能、創造價值。
《愛上當爸媽這件事》:寶寶們有所謂「神奇式思考」,會以「想像力」提供心理的補償
這本書,就是希望幫助爸媽在最初的時刻,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要素,進一步觸發出教養上更合適的做法。爸媽可以思考與涵容孩子的情感經驗,理解孩子的情感,用映射的方式來和寶貝互動,讓彼此更滿意親子關係,最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成效學習法則》:面對抗拒改變的員工,讓他能對改變方式、時機提出意見
班杜拉說,效能的信念也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威脅。如果我們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威脅,那麼我們就不太可能感到困擾。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無法掌控它們,那麼我們很可能會極度焦慮,苦惱自己無法適應,認為自己身處的環境中處處充滿了危險,並且放大可能會出現的風險。
《愛x死x機器人:吉巴羅》:父權與殖民者慾望投射下的女性復仇
設定於中世紀背景的《吉巴羅》,也將女性形塑為水妖,其神秘力量亦造成男性的恐懼,我們可以說Mielgo的角色落入父權中心的框架,但我更想將之視為一種「不完全」的服膺傳統,通過保留框架,才得以在創作中,嘗試打破框架,達成前段所提及的男/女、殖民者/被殖民者的辯證。
從《小偷家族》反思:怎麼樣的養老制度才合情合理?
真實生活中,親子關係確實是一個最具約束力的關係,但面對高齡化的挑戰,我們真的需要重新思考這樣關係的重要性。如果孩子都不孩子、父親都不父親了,為什麼還要被這樣的關係勒索呢?還不如好好經營一些新的關係,反而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幫助的。
《深度職場力》:我內心有一條金錢原則,凌駕其他一切人生原則
理解這條法則時,請注意「願意買單」的定義。在有些例子中,它是指「顧客為某種商品或服務付款」的字面意思,但它也可以是指成功獲得貸款、獲得外部投資,或者更常見的是,說服某個雇主雇用你或付錢請你做事。
《虛擬貨幣經濟學》:實體經濟有三大缺陷,虛擬貨幣讓人更快樂
基於以上這些理由,比起實體經濟,建立在虛擬貨幣上的經濟,可能更能幫人得到快樂。如此一來,實體經濟中的管理者,可能就要面臨一些壓力了。可能有人就會問:「為什麼你的遊戲規則沒有虛擬經濟那麼有趣?」
家長無法永遠陪在孩子身邊,不如及早成為他們的「情緒教練」
要向前推進,最好的辦法是鼓勵孩子腦力激盪。當你支持他們自行找出對他們有意義的解決方案時,他們逐漸培養的自主性將協助他們航行於世界,同時也會變得更有責任感。
既然我們天生渴望學習與成長,為什麼如此厭惡工作?
當工作僅僅被看成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員工會缺乏內在動機,潛能與創造力即無法獲得發揮。若想有效鼓勵員工,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價值,管理上就必須釋出更大的自主性。
【影片】為什麼已經擁有愛情,卻還是外遇了?
外遇是一連串複雜的心理作用,我們每個人對於愛情的滿足感來源都不同,當兩人之間對於滿足的認知逐漸失衡,便有可能將一方推往尋求外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