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
佛洛姆《人心》導讀:為什麼在街上被按喇叭會很不爽,原來這和自戀心理有關?
人類為什麼想戰爭、熱愛死亡?為什麼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類對生命漠不關心?為什麼人類社會瀰漫暴力氣氛?佛洛姆認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被理解與找到解決的方法。他在《逃避自由》探討自由,並處理施虐癖、受虐癖和人類破壞性的問題;在《愛的藝術》談人類愛的能力、活出有創造性的生活;在《人心》則從「愛生命」為出發點,進一步論述人性之中的惡,以及人如何在善惡之間作選擇。
佛洛姆《存在的藝術》導讀:在「大作偽」時代尋覓革命品格的靈魂
佛洛姆認為「存在的藝術」指的是「基於真實自我意識的生活方式」,可說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必須藉由誠實的自我分析方能實現。他以自身的經驗與理解,具體闡述學習「存在的藝術」所需採取的「邁向存在的步驟」。本書前半部討論當代社會的高度消費性,使得人們容易將「擁有」視為滿足需求的唯一指標;後半部則簡述如何藉由覺察和自我分析來實踐「生活的藝術」,從而達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紫羅蘭永恆花園》:我想知道甚麼是愛
儘管人類有一定的共感能力,我可以與家人和朋友分享我的遭遇和感受,但他人終歸不能100%理解我的思想與感受,最終還是只有「我」自己才能完整體會自己的所思所想,固此,孤獨成為每個人都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而人們之所以去愛,是為了排解孤獨。我們可以通過動畫《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情節來理解這種愛的原因。
【專訪】《用書打怪》作者宋怡慧:透過閱讀拓寬同理的視角,用書升級人生受挫能力
不神化古人、作家,宋怡慧讓學生親近課本裡的人物,並藉此反思「你也是這樣的人嗎?你遇過這樣的人嗎?你會和他們當朋友嗎?」藉由閱讀理解他人,同時照看自己,反思與覺察,是宋怡慧想藉閱讀替學生培育的能力。
佛洛姆《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導讀:我們如何理解「過度的」攻擊性?尋思人類的破壞性從何而來
佛洛姆是一位以人本主義角度來觀照人類的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在《愛的藝術》中談愛是人類的本能,可透過學習來喚起愛的能力。在《人類破壞性的剖析》中,他從人性的惡切入,探討人類的暴力傾向從何而來,破壞性行為是否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愛的藝術》:琳朗滿目的「戀愛課程」主打各種「搭訕技巧」,卻沒有人教你如何去愛
多數人把愛的問題化約為「被愛的問題」,舉凡市面上琳朗滿目的「戀愛課程」主打各種「搭訕技巧」、「個人形象與魅力營造」,把重點放在如何將自己商品般精緻地上架,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交往後「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愛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如何「被愛」,如何變得「可愛」。有鑑於此,筆者欲向讀者介紹《愛的藝術》,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專訪】丹鳳高中宋怡慧老師:「愛」沒有標準答案或實踐方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的藝術
宋怡慧希望透過閱讀文學注入靈魂的活水,與生命溫柔地對話,帶領青少年將文學變成一種日常。一如交朋友、買衣服,我們都是從自己喜歡跟適合的開始。但我們也會偶爾嘗試不一樣的穿搭風格。而閱讀文學其實也是這樣:偶爾閱讀一本舒適圈外的作品,就像是改變穿搭風格一樣,往往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官風景和生命啟發。
【書評】佛洛姆《愛的藝術》:在愛無能的世代,這本經典小書喚起大家投身於愛、相信愛的勇氣
佛洛姆指出,真正「在愛中」的狀態,乃是「體驗對方人格的無限性,對方便永遠不會這般熟悉,而克服阻隔的奇蹟也許可以每日重複發生」。換言之,以一種不熟悉的眼光觀看自己的伴侶,而非用「我已經很瞭解他」自以為是的態度去認識伴侶,便得以讓關係產生嶄新的生命。
【書評】《婚姻生活》:給現代人的情書,如何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與當下的選擇
《婚姻生活》是作者塔雅莉.瓊斯(Tayari Jones)給我們現代人的情書,如何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與當下的選擇,她在這個時代也拋出了「你要如何定義你自己」的問題。
看完西方大師的六本愛情名著,台灣本土的「愛情社會學」在哪裡?
關於愛情,(台灣的)社會學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多議題可以探討,還可以嘗試建構新的理論,採用多重的理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