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
Taiwan+1效應發酵,學者:台灣半導體產值增加、市占衰退是必然影響
全球供應鏈重組,國際大廠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及供應鏈韌性,愈來愈多希望台灣能夠響應「台灣+1(Taiwan+1)」的策略,除了台灣之外,也要有另個生產基地。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增加、市占率衰退將是必然影響。
碳費費率將如何影響台灣勞動力市場?環境部碳費費率審議會尚無法說明
目前的公開資訊僅提供總體評估,不容易讓個人或產業評估碳費對自身的影響,畢竟總體效果和個別產業效果時常不同步,因此應進一步評估不同費率情境,對個別產業衝擊,才能協助不同產業轉型。
工研院總監楊瑞臨:台灣半導體9埃米製程之前領先至2032年,國際合作加強研發安全
楊光磊表示,台灣不是一片藍天、沒有烏雲,在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應加強生產力;此外,在能源與環境方面應尋求平衡。針對補貼政策,楊光磊說,補貼是最糟糕的投資,因為一次性補貼不夠,投資報酬率很差,最好的投資是投資前瞻研究,他認為台灣不應錦上添花補貼半導體。
賴清德勝選後面對的利劍:走向「清零」的ECFA,與台灣出口的未來
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轉移,早收清單中產品的重要性越來越小,並且即便ECFA優惠的每年8-10億美元關稅消失,相較台灣整年4300億美元的出口額來說,還是可以承擔。雖然相關產品佔台灣出口比重僅有5%左右,但面對的都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其重要性難以忽視——如果取消,對兩岸都不是一件好事。
加拿大專家:台美半導體合作對台灣是「一杯毒酒」,陳添枝:中國半導體若轉型IDM模式,將更依賴全球供應鏈
台積電赴美設廠製造,將有助於美國具有全球領先半導體製造能力,不過可能對雲端運算等美國數位業者造成衝擊,影響成本提高;恩特斯認為還可能大幅限制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不過,陳添枝持不同看法。
《電業法》修正案闖關:分割了台電,非核家園的路就通了?
《電業法》修訂,似乎成了新政府解決台灣缺電危機、達成二○二五非核家園的藥方。但,堪稱最複雜法案的《電業法》,修改方向為何?力拚下個會期通過的挑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