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泰勒絲》:無法買回剛出道六張專輯的母帶錄音,成為插在她心頭的一把刀
有個讓人聽到耳朵長繭的錯誤觀念:泰勒絲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報復信,是針對各個不同前男友來量身創作。老實說,她確實只需輕描淡寫兩句歌詞,渣男立刻會崩解毁滅。其實,她的歌同樣唱出感情中的那些本來就剪不斷、理還亂,還有情路上那些無法預測的路況,像是你每每想不透對方把你當成什麼。
《沐沐泅吧沒關係》小說選摘:跑來當人體模特兒,也許能在這世界上留下什麼?
在當人體素描的模特兒時,手足無措的約瑟夫突然想起昨晚小孫子問他的問題:「人死掉以後,會是什麼樣子?」思緒越飄越遠,被當成記錄對象的當下,他開始沉思當下的意義。
《小說家的一日》小說選摘:反正一直坐在桌前也寫不出來,海里決定出門針灸
走出了針灸院時,外頭天色已有點昏暗。回程是下坡。比去時輕鬆,不過踩著砂礫的海里還是放慢了腳步,免得不小心滑倒。忽然間她想到了小說的開頭要怎麼寫了。一旦決定了開頭,整體樣貌就差不多確定了。這種時候最是愉快。
【專訪】謝東霖:我等於是用漫畫在做社群經營,用我的角色在和讀者互動
「我舉個例子,最近有個遊戲叫《活俠傳》,據說總文字量有一百二十萬字——一本書如果抓十萬字,它可以出十二本;它是武俠主題,賣得嚇嚇叫,Steam的排行榜前幾名,網路討論非常熱烈、非常受歡迎。」謝東霖說,「所以,現代人不閱讀嗎?」
鍾喬談自我書寫《阿罩霧將軍》——馬奎茲、聶魯達、米蘭昆德拉如何影響這本著作?
就歷史而言,詩卻不能踰越歷史的框架;因此,到底是還原將軍在阿罩霧的歷史真相,又或讓將軍重新在小說中復活,飛翔於想像性詩學的當下?這是逆反中的挑戰,我當時就明白;然而,對詩學想像力的偏愛,卻當真越出了歷史的框架......
【專訪】「仙女藝術家」倪瑞宏:人人都有仙女魂啊,我只是比較用力將它活出來
2019年以作品《我以為我很特別》入選臺北美術獎後,與倪瑞宏相關採訪文章相繼刊出,字裡行間習慣用「仙女藝術家」來稱呼她,但與「仙女」的稱號相比,眼前的倪瑞宏說起話來一點也不神神秘秘。「我的確會用異於常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倪瑞宏很清楚,自己的某些行為舉止在別人眼中肯定有些ㄎㄧㄤ,但在荒誕的表象下,是她最原始生猛的創作欲望。
Seventeen、Aespa嘗試用AI創作歌曲與MV,韓國K-pop樂壇的人工智慧實驗會成功嗎?
就在上個月,包括「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和妮琪・米娜(Nicki Minaj)在內的巨星們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音樂行業停止「掠奪性地」使用人工智慧。他們呼籲科技公司承諾不開發一些AI音樂生成工具,它們「會破壞或取代詞曲作者和藝人的人類藝術創作,或拒絕給予我們作品公平的補償」。
【專訪】韓國作家金英夏:一個人如果可以享受孤獨、心裡有某些創傷或有很多事想講,或許就適合成為作家
金英夏的創作類型多元,也不在意自己被如何歸類,「不管是媒體、出版社還是讀者,要把我當成哪種小說家,我都不太在意;」金英夏說,「《告別》是我第一本科幻類型的小說,現在韓國還沒有人把我當成科幻小說家,不過如果我又出了第二本、第三本,開始被稱為『科幻小說家』了,我也會欣然接受。」
【專訪】作家、演員、模特兒鄧九雲:愛自己很難,我到現在都還在學習
鄧九雲出道多年一直很低調,卻也如水般能容、能淨,切換於各種角色之間。初出道時,鄧九雲曾演過多部偶像劇,後來,她把更多心力投注在電影、舞台劇、和寫作之上。而現在的鄧九雲,既能享受生命經歷帶給自己的豐沛,也不再勉強自己追著進度、拼盡全力跟時間賽跑。「愛自己很難,我到現在都還在學習,但可以確定的是,我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了」。
【專訪】深度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陳青琳:沒有新的學習,才是最焦慮的事
陳青琳入行超過十年,以藝術創作者身分出沒、參展,也以設計師身分打造各式品牌、產品與活動視覺,從業以來橫跨各種媒材與領域,近期作品大至2023台灣燈會「光源台北」主視覺,以及即將在高雄駁二C7動漫倉庫開展的《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網路遊戲「天堂」的VIP禮盒包裝、改編自華文奇幻小說的《仙靈傳奇:闇石再起-實境解謎遊戲》等,都在她的守備範圍中。透過本篇專訪,了解陳青琳的所思所想。
【專訪】跨界鋼琴家張育瑞:「誰說鋼琴不能很搖滾」,夢想的背後是用犧牲堆砌而成的
幸福不會只有一種方式。身而為人,我們終其一生渴望在夢想中尋找所愛,在關係中期盼被愛,在平凡中拼湊療癒之愛……進而感受到「存在」。今天的主角,選擇在「夢想」中體悟存在。創作、演奏、表演,皆是他發散夢想的方式。他,就是去年底首度發行專輯《FIRE!》的跨界鋼琴家張育瑞(Rick Chang)!
【專訪】馬世芳:閱讀是一個花費低廉而回報非常高的活動
「小時候家裡的書超級多,因為爸爸的關係,而且他從來不會規定我該讀什麼,或者因為成績問題禁止我讀課外書。」馬世芳說,「我爸自己從前幾乎被大人看成不良少年、頑劣、無可救藥的學生,中學轉學好幾次,因為常常蹺課。但你知道他蹺課在幹嘛嗎?他都在圖書館看書。我媽小時候的功課也沒有很好,但因為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做節目,所以很早在廣播圈出道了,她也從來不覺得你書唸得好就很了不起。」
【專訪】《SMALL》國中生漫畫家MAX:漫畫的魅力又是什麼?學業與創作該如何平衡?
作為國中就進行網路連載的漫畫家,其所面臨的困難與糾結,必然會有所不同。在學校生活,可能會有可以成為創作題材的內容,但也可能會感覺受到侷限。在每一天都快速更新的生活中,斜槓創作的MAX遇過什麼事情呢?
獲得1000個真粉絲的粵語教室:葾豬頭都有㒼鼻菩薩
尋找1000位願意付費支持你的粉絲是甚麼概念?如果以香港人口為基數,就是每約7000人中找到一位知音人;以台灣人口為基數,則是每約23,000人中找到一位;以世界為基數,就是每7,000,000萬人裡面找到一位。
《用心理學突破瓶頸》: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原創性!當今最成功的產品和理念大多來自「漸進式創新」
世上並沒有真正的原創性,唯一的差異只有重疊程度。說得簡單一點,一切都是混搭。狄倫混搭歐蒂塔,歐蒂塔混搭她一生中遇過的無數藝術家。有些混搭特別明顯,但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站在前人作品的肩膀上。
【專訪】音樂創作人LINION:放棄是一種藝術,但不是「give up」而是「let it go」
於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放鬆的事情上,比如親近大海、刪減著複雜的編曲,最終甚至刷著一把吉他、一道聲音便誕生一首作品。他是LINION,如果你也是位願意偶爾把時間交給生活的人,聽了會從此愛上他的聲音吧?
「偽經」是印刷術成熟之後才出現的觀念,文本在網路世界的傳播彷彿又回到上古時代
或許「偽經」這種觀念,是在印刷術成熟的時代,才會出現的看法,在上古時期,文本是有機的、會變動的。其實文字載體在資訊化時代電子化以後,又慢慢跳脫了印刷術的限制,再度變回了有機體。
【專訪】江振誠:享受工作,讓工作回歸生活,就沒有所謂的平不平衡
樂於實踐工作美學,平日創作料理,江振誠也將美學納入考量。他的創作步驟不若常人從食材著手,而是換位思考,以客人視角規劃饗宴。「我總先想到最終成品的畫面與氣味,畢竟這是客人最初對料理的體驗。」從視覺與嗅覺出發,再一步步回推味覺,最終才是找到合適食材來料理。對江振誠而言,料理好吃的關鍵是達到平衡,「譬如怎麼讓極酸的食材能入口?只要掌握味覺平衡,任何食材都能做得好吃。」
《山道猴子的一生》角色源自「Wojak」網路創作,這種迷因文化為何容易引發共鳴?
像《山道猴子的一生》這類型的創作,其實是屬於「wojak」流派系列,最早可追溯自2010年一個德語網站。「wojak」影片透過社會底層的角度描寫各種屬性的角色所面對的現實,以及內心負面造成的處境,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專訪】Gucci與Dior的御用插畫藝術家鄒駿昇:喜歡線條有點矬矬的手感,不完美大概是AI時代最有人味的特質
鄒駿昇在2011年,成為第一位獲得波隆納插畫展SM國際插畫首獎的亞洲藝術家,但在這之前,他沒有想到好不容易進入心心念念的RCA之後,竟然差點連第一學期都撐不過去,嘔心瀝血畫出來的每件作品,並沒有讓老師們所認同;台灣美術教育訓練出來的技法,更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最糟的時候,鄒駿昇經常覺得自己要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