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式正義
《寬恕:是終點,還是起點?》:創傷療癒地圖的「邁向寬恕七步驟」讓我大開眼界,因為它極具說服力
英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時事類金獎記者、非營利組織「寬恕計畫」創辦人瑪琳娜.肯塔庫奇諾,深入調查、探索了複雜難解又扣人心絃的「寬恕」主題長達二十年,範圍涵蓋個人、團體、宗教、組織、社會,乃至國家;採訪了上百位需要「自我寬恕」以及「寬恕他人」的人們,並蒐羅他們的故事。
非洲聯盟與加勒比共同體要求歐洲國家賠償奴隸制,盼獲得「修復式正義」
「有許多的家庭在當時遭拆散,你無法去量化這個慘劇(對非洲人民)的影響,但仍它需要被外界了解。」迦納總統阿庫福-阿多說,他表示,整個非洲的人民都應獲得歐洲有參與奴隸貿易的國家一個正式的道歉,因無論賠款金額多寡,都無法恢復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所帶來的後果與傷害。
張錫銘申請假釋18度被拒,提行政訴訟再遭駁回,監所關注小組:希望犯過錯的人永遠不要回歸社會?
目前假釋的規定是依照《刑法》第77條辦理,亦即有悛悔實據者得許假釋出獄,但是所謂「悛悔實據」指的是什麼卻從來沒人說得清楚,每次最後都是矯正署「綜合判斷」。
美國中南懲教所囚犯迷上縫紉:我們要為德州每個寄養兒童縫製專屬「拼布被」
密蘇里州利金(Licking)監獄的一小群志願者成員,每天都在製作精美的愛心拼布被。志工小組完全依賴民眾捐贈物資,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畫:他們要為德州每個寄養兒童,縫製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專屬拚布被。
吳豪人《「野蠻」的復權》:台灣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實踐的困境與脫困之道
「脫困」的唯一可能,恐怕就是需要台灣人民接受以下的事實:「我們的民主轉型其實並未成功。歷史的不正義不是過去式而是進行式。司法的不正義只是轉型失敗的必然結果而已。」
小燈泡父親首次表態:希望判「兇手」死刑、國家讓他「看不到未來」
審理過程中,看見被告失去家庭的協助、缺少朋友支持、無法與社會連結,一次次錯失接住一個人,使其走向極端的可能;但同時也看見現行社會狀況、國家政策與機制中,幾乎沒有矯治、防止再犯的可能。
《與神同行》:閻羅大王的「回復式正義」,與生命和解的可能
因為要達到和解的目的,似乎要求被害者遺忘或放下對於加害者是否已得到懲罰的堅持,放下過去,選擇擁抱曾經傷害我們的對象。而對於「報復式正義」來說,選擇懲罰受害者似乎會造成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再度撕裂,則和解又如何成為可能?
金門人在「遠離家園」這件事,可以列入某種「金氏世界紀錄」
好像等待一個方案的古厝和洋樓一樣,以「頹屋」的法律身分活著,面對著無從解決的產權,持續腐爛凋敗。這座島嶼城市也在等待一個說法,等待一套論述,撫平過去數十年來做為二等公民的戰爭傷痛,以及面對當代(排除金馬的)台灣民族主義興起的不知所措。
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凝視深淵黃明鎮
黃明鎮幫助陳進興時遭受外界諸多責難,「我原本在美國有份好工作,為什麼要回來和壞人攪和在一起,從黑頭髮做到白頭髮?因為最黑暗的地方,只要有一點點燭光,就顯得輝煌。」
【八八風災七周年國賠】日出嘉蘭 重建和解之路
八八風災七周年,受災地區邁向重建之際,或前進光明、穩定,但伴隨著國賠案漫長複雜的訴訟,迄今多只有黯淡的失望結果。台東嘉蘭、屏東好茶、高雄小林、南沙魯四個國賠案進展如何?本系列梳理四案重點脈絡,並帶來最新現況報導,回顧且提醒人們災難從未遠去,戒慎反思不忘。
「殺人償命」未必僅出於報復心態,難道就不是一種合理、公平的正義觀?
反對死刑者認為,應報式正義僅是出於直覺的產物,不合乎正義,較好的選項應是修復式正義。報復心會造成比需要更大的刑罰,增加不必要的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