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 Manne
朱家安:母權打手?父權秩序二號打手?——該如何理解「厭男」?
厭女情結和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各司其職,性別歧視就好比父權的律師,厭女情結就好比父權打手。那麼,有沒有跟上述分析對稱的「厭男情結」呢?「母權打手」何在?
《懼胖社會》:胖子等於噁心、懶惰、隨便、愚蠢?健康被當成「道德責任」本身就很怪
或許問題就在這裡——我懷疑,許多人在為我們貼上「不健康」的標籤時,他們真正想說,或至少想暗示的,其實是別的:我們胖子沒意志力、噁心、懶惰、隨便、愚蠢;胖子注定就是不健康、不快樂;而且胖子自己所造成的不堪,應該要自己承擔。
《懼胖社會》:人們不僅沒有減肥的義務,節食文化的虛假也是極其不道德的
在我開設的倫理學導論中,第一堂課的開頭都是:痛苦和苦難是不好的,試圖避免或終結它們屬於道德之舉;快樂與享受是好的,只要確保沒人會因此受傷,我們就應該盡量提倡。那麼,我們為什麼縱容社會用「節食文化」去折磨現代人,逼大家「慢性飢餓」呢?
朱家安:「misogyny」是否不該翻譯成「厭女」?
我自己相信「厭女」有機會在不改變翻譯的情況下逐漸普及,就像我相信過去幾年來以比較合理的方式使用「歧視」的人越來越多。然而我也可以理解有些人覺得「厭女」會引誘人以字面理解,因此在倡議和討論上不好用。如果要用其他詞彙取代「厭女」或者並行使用,有哪些可能選項?
朱家安:「厭女」就是討厭女性,對嗎?其實並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厭女行動雖然是針對不服從父權秩序的女人,但實際上管轄和約束了所有女人。這就像是:就算一個獨裁王國只處罰反抗者,這個王國依然管轄和約束了所有國民:反抗者受處罰,而其他人則因此不反抗。
朱家安:談「非自願單身」——父權如何影響男人?
現代的非自願單身者認為女人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他們預設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把求偶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項,然而若他們能意識到這種想法本身也是父權的產物,或許更有機會用合理的方式對待自己。
朱家安:明明懷孕生產的風險更大,為什麼這麼多人相信「墮胎傷身體」?
預設管控國高中生的社會,會傾向於相信若解除髮禁學生的課業會爆炸;預設異性戀霸權的社會,會傾向於相信同性婚姻會導致人類滅亡;預設女性有生育義務的社會,會傾向於誇大人工流產的傷害、無視懷孕和生育的傷害。這是為什麼價值討論相當困難,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厭女的資格》這種揭露社會預設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