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
黃國書與台版黑暗榮耀:警總1992年就解散了,但深植人們心中的「小警總」並沒有消失
固然黃國書當年的間諜行為傷害了被監視者的情感跟權益,道德上也有非常重大的瑕疵,永久退出政壇也不為過,但他真的是這幾十年來最值得被檢討的人嗎?每當黃國書公開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荒謬:同樣是監視異議份子,馬英九就從來沒有道歉過。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少了堅實的道德觀打底,孩子得到的結論是「不擇手段也要贏」
I世代的孩子若想在波瀾萬丈的未來出類拔萃,不可或缺的各種技能有:適應力、心智的靈活性、好奇心、合作性、對挫折的耐受性、韌性,還有樂觀的心理。
超越社會制約,才達道德最高階段——心理學家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的第三階段也是最高的階段︰後習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即對與錯不再是關於行為有否被獎勵、是否能滿足社會規範或是否合法。
《2062:人工智慧創造的世界》:假如致命自主武器司空見慣,世界將大幅惡化
在二十年後,假如致命自主武器司空見慣,而且沒有相關法律,世界就會是大幅惡化的地方。這會是戰爭的可怕發展。但它並非不可避免。我們必須選擇要不要走上這條路,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年,就要選出要往哪條路走。
《什麼是惡》:除了自由意志,道德之惡的本源也得在神的意志中探尋
對奧古斯丁而言,神不僅僅是實踐理性的假設而已,祂從今生今世開始獎勵正直,同時也處罰不正直(儘管還未將兩者分隔開)。正直存於世界之中,卻不歸於世界,不正直則既在世界之中也歸於世界。
《什麼是惡》:除了自由意志,道德之惡的本源也得在神的意志中探尋
對奧古斯丁而言,神不僅僅是實踐理性的假設而已,祂從今生今世開始獎勵正直,同時也處罰不正直(儘管還未將兩者分隔開)。正直存於世界之中,卻不歸於世界,不正直則既在世界之中也歸於世界。
要是有人希望自己死後可以「被吃掉」,這在道德上有問題嗎?
在一個非常重視道德觀的世界裡,吃人也可以是重要的習俗。我們也許會想起E・M・福斯特的名句:「但求聯繫。」這句話傳遞出同理、連結並重視他人的想法。
「這是他的私德問題,大家沒資格討論」…才沒有這種事!
總結來講,我的看法如下:看到八卦新聞,直接給結論,但講不出個屁理由,我認為是不妥的。這樣你不會有所成長,你應該練習透過爭論來提升自我的道德觀。
當我們的教育開始傾向培養一個工匠,而非一個人......
大學教育原本的目的,是希望增加知識應用的廣度,以及社會參與的深度。但現在,一般學生再也不去思考「我們對這個社會能有什麼影響?」、「我們和社會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