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未來大人物進行式】人生百味朱剛勇:勇敢地撞上去,才知道那不一定是面牆
人稱阿勇的朱剛勇(朱冠蓁)與夥伴創立「百味人生」,他們關注都市貧窮、無家者、街頭販售與剩食議題,並致力成為人們和議題間的「引路人」,要讓大眾不再「視而不見」,而是要消解對這個族群的陌生與恐懼。
女性街友的困境:那個你稱之為「家」的地方,可能是她好不容易才逃出來的地方
根據行政院統計,全台街友總數約為2910人,而其中女性街友為438人,約佔15%。作為無家者中的少數,女性無家者除了欠佳的身心靈之外,還要面對在街頭上遭性騷擾或性侵的可能,這也是許多女性無家者會選擇剪極短髮、選擇較陽剛的穿著的原因⋯⋯。
【關鍵專訪】人生百味 X 新巨輪協會:「弱弱相助」向社會輸出新的文化,打造具有修復力和包容性的社群
新巨輪協會和人生百味除了提供貧窮者工作外,也嘗試讓這些遭到社會排除而失業、無家或關係瓦解的人,都能在這個社群中找到安身之處,舒緩疲憊緊繃的身心,並獲得連結感。
「貧窮人的台北」以故事來對話,以歷史為核心的運動
「貧窮人的台北」不是只改變貧窮者,而是要大家一起改變,學習從貧窮者身上,看見我們社會真正要改善、改變之處。三年來他們透過訪談紀錄貧窮者的故事,更希望能寫下屬於他們的歷史。
貧窮人的台北--貧窮不是錯,去理解就對了
10月17日是世界「世界拒絕赤貧日」,「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選擇這天展開一年一度的「貧窮人的台北」活動。希望讓大眾更理解貧窮背後的有限選擇。
「假裝沒看見」比拒絕還令人難過,清晨4點看見「貧窮人的台北」
對貧窮的偏見和歧視,讓本來狀態已經不好的人,跌入更困窘的狀態,更少的自信、更少的朋友、更少的資源,更難以脫離貧窮的狀態。
專訪新巨輪協會:負債苦撐15年,卻被說成「賺暴利的詐騙集團」
「我們幾乎沒有靠國家的資源,有的只是一點點的身障補助,但這裡幾乎都是沒有家的或有家回不去的。之前我們每個月都是借錢,借到我跟宗哥翻臉了,要他關掉。但宗哥不關掉新巨輪,是怕大家沒地方去。」然而,最讓新巨輪街賣者感到心累的,其實還是社會長期對於街賣的汙名。
「街邊尾牙」不代表無家者一年中只有這幾天需要吃飽
做過無家者尾牙的志工,才能真正打破「街友都是固定樣貌」的單一視角,然而人絕對不只有這幾天需要吃飽,街友需要的,也不只是一年一頓的尾牙。
【街賣圖輯】為什麼賣火柴的小女孩只能「消費同情」?
在人生柑仔店計畫中,我們試著呈現街賣者視角的工作與困境,因為他們才最了解街賣的困境。許多街賣者可能受限於表達方式、污名或缺少經濟餘裕,而難以表達自己的困境。但我們相信改變最關鍵的力量就潛藏在街賣者之中,這力量被許多條件所限制,而人生百味的工作就是找到並指出這樣的限制,並在有限的資源下用行動改變這些條件。
專訪新巨輪協會創辦人(下):在景氣寒冬中拚轉型,破除街賣的「都市傳說」
「街賣是在賺暴利!」、「街賣者是被強迫工作的!」、「街賣組織不思進取,只想消費憐憫與愛心!」社會上存在許多對於街賣的質疑,但是現況究竟是什麼?我們拜訪成立10多年的街賣組織「新巨輪協會」,卻發現事情沒有上述輿論那麼單純。
【圖輯】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七張圖帶你看無家者的真實生活
一般人對於無家者的生活狀況無從瞭解,造成了許多誤解與汙名化的標籤,這類負面印象通常只會造成傷害。而這篇由「人生百味」所製作的圖輯,將帶您更認識那些與我們其實沒甚麼不同的無家者們,以及幾個相關的活動與資訊。
打擊食物浪費(三):石頭湯計畫,用剩食為街頭煮一頓飯
人生百味從關心無家者出發,涉及食物浪費的議題,將兩件被視為社會麻煩的事情結合在一起,嘗試找出對人、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之道。「對待食物的態度,應該跟對待社會上的其他人一樣。長得醜的食物不該被放棄,街上的無家者也不該直接被淘汰。」
【未來大人物】當特教老師碰上街友關懷者:他們用不同的行動溫暖社會「弱勢」
街友真的都做過壞事、好吃懶做嗎?特教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教育方式?「人生百味」創辦人朱冠蓁和「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曲智鑛,以不同於一般人的方式協助弱勢,喚起大眾的關注。他們認為「行動」是最好的社會溝通,只要願意接觸,就能夠看見這些族群不一樣的樣貌。
「讓讓,你踩到我的床了」:露宿者街頭生存指南
跟「天地為家」比起來,街頭睡處更適合用「夾縫中求生存」形容:屋簷下哪個角度不會被雨淋日曬?如何找到細縫暗門收納家當?躲避被盤問或騷擾的最佳應對方式是什麼?以上樣樣都是門學問。
讓讓,你踩到我的床了:街友過夜生存指南
跟「天地為家」比起來,街頭睡處更適合用「夾縫中求生存」形容:屋簷下哪個角度不會被雨淋日曬?如何找到細縫暗門收納家當?躲避被盤問或騷擾的最佳應對方式是什麼?以上樣樣都是門學問。
【未來大人物】朱冠蓁的百味人生:我就是看不慣,這社會太多人選擇「視而不見」
眼前綁著俐落馬尾,略施薄妝的臉龐和一身輕便合宜的服裝,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總會認為,這樣的朱冠蓁如何能從事街頭工作,更不用說和遊民打交道,甚至一起坐在街頭上跟遊民吃飯,搞社會工作。但2014年的318運動,讓她毅然走出舒適圈,決心創辦社會企業,協助街頭上的人們能夠更快樂地生活著,讓街頭更平等,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