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外教育
動畫電影《窗邊的小荳荳》:台灣也有「體制外教育」,卻淪為有錢人才能享受的樂趣
喜歡火車的黑柳徹子,來到了一間由小林宗作創辦的巴氏(Tomoe)學園。在學園裡,學生不需要上固定的課程:想要畫畫的可以去畫畫、想要彈鋼琴的可以去彈鋼琴、想要運動的可以去運動;在課程結束之後,學生還可以到校外去散步。
實驗國小校長的反思:原來,實驗對象根本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與老師
在實驗教育中,孩子、家長與老師並不是白老鼠,因為實驗教育所要挑戰的方向,是我們一直以來對於孩子學習模式的舊有想像,以及對學校存在功能與效果的預設,更根本的則是指向教育的價值觀。
走偏的實驗教育:我的童年是一個實驗品
一些實驗教育或自學團體全盤否定了所謂的體制內教育,造成部分學生缺乏基礎知識的問題。像是經歷走偏的實驗學校的我,因為缺少過去該學的基礎學科,曾經連國中的基礎數學都無法掌握,甚至跟不上高中課業......
當Z世代與白色恐怖相遇:走讀橋頭糖廠,認識戒嚴史的親子共學團
孩子們聽到一個案件有十六位政治受難者被處決,有的沉默、有的露出驚訝的表情。說完故事,我問小孩有什麼話想對受難者說嗎?有小孩說:「我想問他,你在天堂過得好嗎?」橋頭糖廠的白色恐怖故事只是個起頭,未來我們還會一直一直說。
11歲孩子的「跳碼頭」畢業禮 知秋老師:這是心智的磨練
一次跳碼頭的歷奇訓練,有人享受其中、有人當交差就算——原來,長時間受自然教育薰陶的孩子,與從主流學校轉過來的插班生,在思想和行為模式上真的大有差異。
【未來大人物】「代理老師」詹敬農:認真看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透過我們的眼睛看見自己
「當我很認真在看著他們的時候,他們其實也透過我的眼睛,再重新檢視自己。或許偏鄉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很難得有人願意這麼認真的看待他們的人、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和優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