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個人」實體化,2024第8屆未來大人物發表會即將登場
如果把代表未來大人物的關鍵字:熱情、扎根、未來、衝撞、創造,化成實體化,呼應核心精神「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個人」,該會是長出什麼模樣呢? 隨著2024第8屆未來大人物20組名單出爐,一年一度的盛事「未來大人物發表會」即將於11/30登場。
餐飲業外場找嘸人?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為你工作?三方向思考青年就業與缺工危機
有人說,只要老闆願意出更多錢,怎麼會找不到人來做?也有很多年輕人會認為,做餐飲業或一些可能會讓人呼來喊去的服務業,哪會有什麼未來? 這個問題只有餐飲業會是如此嗎?我認為絕對不只影響餐飲業,而是所有服務業都會面臨一樣的狀況,甚至所有勞力密集的行業也都會面臨相同的挑戰。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海洋篇】如果可以隨手一動作,未來海底就不再只剩寶特瓶
煙蒂要5-10年才能分解,口罩跟寶特瓶都要450年才能分解。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海只剩下寶特瓶與塑膠微粒...鯨豚生物都不見了,只剩下難以分解的保麗龍、塑膠袋漂呀漂,200年後的世界,還有海嗎?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家鄉篇】未來將打破居所概念,沈方正:心之所向的地方,即為家鄉
未來的家鄉長怎樣?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若是200年過去,我們的家鄉土地、風土還在嗎?「家」構築出的屋舍與心靈寄託,還會如同現在有一處居所的形式嗎?家鄉能夠永續嗎?
擔心孩子未來的出路嗎?我家三兄弟現在都是靠著媽媽當初「嚴禁」我們做的事情吃飯
為什麼孩子不會想?因為台灣的很多學童從小就被禁止嘗試去思考「不同於大人思想價值觀」的事情以及實際行動。思考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完全沒有練習並付諸實行過的事情,怎麼可能在一夜之間突然就會呢。
【參與式前瞻】浮動的時間觀:為什麼談到未來時,大多數人仍都想著現在?
UCLA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調查受訪者認為「現在」是幾秒?幾分鐘?一小時?還是幾天?但如果時間作為客觀工具和主觀認知同時並存,那麼又該如何判斷「時間」對於「決策」造成的影響呢?
《練習不焦慮》:怎麼處理悲傷/空虛/擔心未來這幾個情緒包袱?
整理心靈的包袱,是為了去除沒必要的痛苦,喚回生氣蓬勃的能量。現在就跟著《練習不生氣》作者有川真由美,一同穿透外在雜音,梳理內在心聲,練習不焦慮。
《全光譜思考力》:未來將出現更多具彈性的工作管道,甚至不用擁有正職
在未來這些的活潑組織中,人們也會扮演多重的角色。領導人會隨著業務不同而變成追隨者,然後下一個案子又會變回領導人,組織會鼓勵並犒賞這樣的階級變動。
給社會新鮮人的27個人生建議,祝今年的畢業生有更平順的人生起步
我是一個外商的行銷經理,在外商品牌行銷界工作將近10年。筆者提出27個人生建議,包含家庭、兩性、人生、價值錢、理財、社會規則、職場等方面,希望能幫助今年的畢業生有更平順的人生起步。
《人類的前途——未來50與500年》︰50年後的世界變成怎樣?先嘗試回答這20條問題
筆者擬定了以下一系列以數字為答案的問題,我的看法是:要想知道50年後(2070年)的世界大致是什麼樣子,嘗試斷定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必要的第一步。
【插畫】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社會上的長輩有經驗,更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但在做決定的時候,也應該看得更遠一些,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否則一味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未來世代的希望,可能就會毀在今天的人手裡。
【插畫】我想要機器貓,卻得到掃地機器人
每個人都對21世紀也不同的想像,只是現在的車子不但無法飛天,也才剛開始能自駕,人們家裡也沒有可以變出任意門的機器貓,頂多只有嗶嗶叫的掃地機器人。
「求進步」聽起來很棒,但研究發現「力求穩定」才是幸福的關鍵
研究共同作者喬瑟夫.萊夫說:「人們在預估自己未來的改變程度時,一點也不精確。」但他表示,這其實並不重要。只要設想未來的你會跟現在的你差不多,就算你是錯的,你未來的幸福感仍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