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
馬世芳《也好吃》:一個不是太愛喝酒的人想到的事
做菜這件事,可以信手拈來,可以當成學問,可以兢兢業業,可以華麗鋪排。自封饞人的馬世芳,從疫情期間煮一碗麵開始,疊著過往豐厚的美食的經驗與記憶,揉成他的廚房道理。廚房裡,他像個好奇孩子,興致勃勃尋找著好吃、好玩、好掌握的做菜樂趣。他鑽研,可書裡不寫他的鑽研;他講究,反而不那麼講究也好吃的招數書中經常可見。
《真菌大未來》:「我在接觸致幻菇的六、七個小時中學到的東西,比我多年來作為心理學家學到的還要多」
本書是對真菌隱藏王國的完整地圖,探討了它們在食品、醫藥、迷幻劑、心理健康以及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影響,不僅揭示了真菌如何構成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塑造未來。豐富的文字內容、令人驚嘆的數位圖像,邀請讀者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與自然世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深入瞭解我們自己!
【野人山海經】台灣有嬉皮:在群魔亂舞的「海或瘋市集」,我就像個恐慌的麻瓜
以個性來說,我十年前就該成為嬉皮的一員,然而我生命中有兩個人,讓我兜了一個大圈才踏上這條退隱之路。但即便如此,剛踏入海或瘋市集的我,仍像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的一個恐慌麻瓜。
【野人山海經】曾經自豪沒有舒適圈的我,如今也待著不想走了——所以我決定要當個嬉皮
曾經自豪「沒有舒適圈」的我,如今也給自己畫了個舒適圈,待著不想走了。於是,我決定來一點小小的改變,小小地推自己一把:我要當個嬉皮。
《愛與意志》:過分強調意志不但阻擋了愛,而且遲早會引致逆轉反應
過於強調控制的傳統意志力缺乏愛情所需要的敏感度和彈性。相反地,嬉皮運動中的愛又欠缺與意志相合的持續力。在此,我們再度看見一個意志與愛情不可分離的重要範例。
央視有個好萊塢:後反送中的中國劇本
訊息戰奏效的威力,足以禍延全國三代人,例如1969年曼森的殺人案就把美國的民意一舉從反戰扭轉成右翼的保守派,而當中共不斷對香港的現況進行扭曲時,也應該想想歷史的前車之鑑。
【不務正業?】從只求物質到實踐多元價值,拒絕朝九晚五的「反文化青年」如何形成?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過著不以賺大錢、攀高位和穩定工作為目標的人生。這種反主流文化,其實得從歐美的垮掉派和嬉皮談起,也跟後物質主義與台灣的學運反文化有關。
《我喜歡思奔,和陳昇的歌》:「走著走著,生命就流了出來」,陳昇的流浪血液
出行、流浪、無根是陳昇最喜愛的主題。畢竟,他是一個「愛四處遊蕩的人」。陳昇要用他的流浪日記喚醒每個人體內「流浪」的血液,找到他們每個人生命的激情和足跡。
航海450天就像一場「轉世」,她唯一沒學會的就是害怕
一個長時間的旅行和每天去上班有時候本質上感覺是相同的,什麼是「自由」?當你心理準備好可以接受所有預期不到的境遇時,會得到很多不可思議的回饋。
航海450天就像一場「轉世」,她唯一沒學會的就是害怕
一個長時間的旅行和每天去上班有時候本質上感覺是相同的,什麼是「自由」?當你心理準備好可以接受所有預期不到的境遇時,會得到很多不可思議的回饋。
社會總要我們積極向上,但他的人生就像「有點歪斜小木屋」
不能說「野青眾」改變了他,相遇和來到草原都是個契機,「我改變我自己,這很重要。很多人經歷了草原,但只是生活型態改變了,沒有面對自己,還是會困在形式。」
社會總要我們積極向上,但他的人生就像「有點歪斜小木屋」
不能說「野青眾」改變了他,相遇和來到草原都是個契機,「我改變我自己,這很重要。很多人經歷了草原,但只是生活型態改變了,沒有面對自己,還是會困在形式。」
高舉「此地無限制」的野青眾,有沒有負起華山草原的管理責任?
我們應持續監督草原諸眾所帶來的作為,及為其他藝術團體、與被動捲入的次文化社群所帶來的後續影響力,而不是讓大眾的風向將藝術群體視為妖魔化的同一群人,並與失去道德界線和喪失自我管理能力劃上等號,筆者再一次重述,我認為120草原計畫案負責人與工作人員應出面說明並道歉。
走過革命與嬉皮並存的時代——1968五月學運
學生從不是進行階級鬥爭的「主體」,雖然學運能使國家與社會陷入癱瘓與停擺,揭露社會穩定下的矛盾與假象,但這樣的一個全面性事件,最後卻輕易被戴高樂政權所瓦解。這又說明了什麼意義?
走過那個革命與嬉皮並存的年代——1968五月學運
學生從不是進行階級鬥爭的「主體」,雖然學運能使國家與社會陷入癱瘓與停擺,揭露社會穩定下的矛盾與假象,但這樣的一個全面性事件,最後卻輕易被戴高樂政權所瓦解。這又說明了什麼意義?
牛仔褲在日本如何從骯髒軍人褲,變成無所不在的潮流?
牛仔褲的消費者能擴大到激進分子外嗎?極端的文化與政治元素消散,使得較溫和的六○年代美學──便裝、務實、回歸基本──得以贏得大眾喜愛。牛仔褲在一九七一年的銷售高達一千五百萬件,一九七三年更躍升三倍。
《洋風和魂》:牛仔褲在日本如何從骯髒軍人褲,變成無所不在的潮流?
反文化拯救了丸尾服飾,不過該公司開始擔憂,牛仔褲的消費者能擴大到激進分子外嗎?極端的文化與政治元素消散,使得較溫和的六○年代美學──便裝、務實、回歸基本──得以贏得大眾喜愛。牛仔褲在一九七一年的銷售高達一千五百萬件,一九七三年更躍升三倍。
「Nerd」文化的開端:在1984年,突然變成很酷的事
二十年後,「nerd」這個字變得具有更準確的意義,指一個「保守無聊或者過度好學的人」,同時加上一些補充「通常不會過著有意義的人生」。
「Nerd」文化的開端:在1984年,當怪咖突然變一件很酷的事
二十年後,「nerd」這個字變得具有更準確的意義,指一個「保守無聊或者過度好學的人」,同時加上一些補充「通常不會過著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