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工廠
故事工廠舞台劇《媽,別鬧了!》不時讓我想起《葬送的芙莉蓮》,但在IP轉譯上卻有著難以忽視的短板
觀看故事工廠製作、黃彥霖編導的《媽,別鬧了!》舞台劇版時,我腦海中不時浮現芙莉蓮和弗爾的這段對話。雖然第16話稱不上是《葬送的芙莉蓮》最具話題的一幕,但對於逝去的與留下來的人們之間,未亡人該如何記憶逝者、追悼逝者、進而無愧於逝者,卻有著深刻而致遠的追問。
抱著「在大眾劇場裡演一部電影」的野望,故事工廠的《天后》真準備好了嗎?
如果《天后》的思維,是透過幾個小畫面的調度來達到了某種角色情感上的飽和度,那為什麼不一開始便選擇中小型的劇場來做為表演場地呢?從這個面向來看,《天后》的創作邏輯固然足以自圓其說,卻又同時令人匪夷所思。
【藝遊嚮導】4/19~4/25:城市登出音樂祭、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莊子兵法,本週還有哪些藝文活動值得一看?
關掉眼前的電腦、教科書,拋開工作、課業中的種種束縛,本週藝遊嚮導帶你見證史上最矛盾的職人劇《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台灣版魷魚遊戲《莊子兵法》,以及台灣×香港×日本 夢幻連動的第一屆《城市登出音樂祭》。
疫情催生數位轉型:文化部推線上售票演出,《藝Fun線上舞臺計畫》獲選者最高獎助150萬
文化部於今(29)日便攜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與國家兩廳院召開《藝Fun線上舞臺計畫》線上記者會,說明未來藝文團隊的線上售票演出,整體計畫包括試辦場次及公開徵件兩階段。
疫情冰河期重創藝文工作者:紓困不等於布施,而是倍增藝術價值的開端
COVID-19之下,對於藝文工作者來說,要如何提升職業免疫力與自我修復的能力?真的只有消極的防患未然與紓困振興嗎?是要重新凝視藝術的本質與傾聽所有的對話嗎?那要又怎樣超越生存,並且再次創造藝術的價值呢?
2020台灣年度表演藝術回顧:請善待這班戲子伶人,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2020年無疑對劇場界而言,是前所未有、艱困難捱的一年,而在這多事的一年,選出五部製作精良、蔚為話題的作品,在年末之時簡短的回顧今年的劇場樣貌。
妖怪如鏡,投射人心:台灣妖鬼靈怪的奇幻文化
臺灣奇幻文化,以往受到中、日、西方很大的影響。如今,本土意識崛起,人們對於臺灣在地的妖鬼靈怪深感興趣,這對於本土奇幻發展是很重要的階段。
在後疫情的鬼環境裡,用音樂大談《妖怪台灣》幽遠流長的鬼怪誌異
這幾年間,「鬼」、「怪」題材已經愈來愈常出現在台灣的舞台藝術與影視作品中,但真正以鄉野探查、文化脈絡的鳥瞰角度切入、端視本土魔神仔的音樂劇作,《妖怪臺灣》大概是前無古人的吧!
黃致凱《二十分鐘的江湖夢》:龍象大戰與父親的棗泥月餅
……那場中秋夜的棒球賽,是我這輩子為數不多和父親的甜蜜記憶,雖然不是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我知道那塊棗泥月餅是爸爸身上唯一可以吃的東西,然後他給了我……雖然沒什麼了不起,但我有這個故事就夠了……一個就夠了……
【後疫情時代/劇場表演】零演出就是100%收入歸零,線上直播能取代現場演出嗎?
藝文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面臨演出取消、延期或退票等狀況,讓向來募資困難、財務吃緊的劇場表演藝術更是雪上加霜,未來該何去何從?
同志家庭悲喜劇《偽婚男女》:配合社會演出就是我們的幸福嗎?
當社會在性別平權、法學或政策等公領域討論得不可開交之際,《偽婚男女》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藉由舞台劇的方式,帶領觀眾思考在異性戀社會中要做一名同志(或擁有一段同性伴侶關係),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或代價?做父母的是否能為了愛,心甘情願地放手讓子女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