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
公投決定墨西哥五位卸任元首「竊國貪腐之罪」?政績不佳的總統羅培茲難掩民粹陰謀
羅培茲漫長的政治生涯,大部分都在國內政壇呼風喚雨,對於長期以來的貪腐現象難辭其咎。專家認為,羅培茲的反腐方針是教科書式的民粹主義:「複雜的社會問題應有簡單的解決辦法,它們得不到解決,完全是因為傳統精英不想解決。」
大潭村仍然鬼影幢幢——33年前是鎘米污染,現在則是三接天然氣對藻礁的破壞
回首當年,相關大潭村鎘米汙染事件,屈指一算,時間已過33年,然則,備受依賴發展下荼毒的生態環境;仍然,在大潭村鬼影幢幢,只不過以前是鎘米;現在?則是 三接天然氣對藻礁的破壞與汙染。
【美國大選後的世界】拜登如何癒合兩黨撕裂的美國,以及猶如拼裝車的民主黨?
拜登固然贏了,但民主黨期望的藍色浪潮沒有實現:參議院沒能翻盤,眾議院中反而丟了好些席位,普遍認為,這是激進進步派的責任。但反觀共和黨,川普派無疑還會繼續佔主流,共和黨依然很大機會是一個「川普黨」。
劇場是危險的:當戲劇美學形式的鋪陳,與冷戰/內戰/戒嚴肅殺的主題相逢時
作為戲劇創作者的這一代人,如何看待這樣的共同記憶與戲劇美學的辯證呢?如何在轉型正義的政治光譜下,不再一味環繞於普世人權價值觀,並釐清當代世界觀,重新看待劇場的左翼歷史意識再生產呢?
【關鍵真彭派】反種族歧視抗爭,四大警訊燒出瀕臨瓦解的「合眾國」
因為黑人佛洛伊德之死而起的反種族歧視抗爭,發展至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危險」信號。弔詭的是,這個抗爭的出發點並沒有錯,但抗爭發展至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恐怕會讓黑人社群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甚至危及美國賴以繁榮的民主體制。
《上帝一直在搬家》:走出殖民、與窮人為伍,拉美解放神學如何發展?
解放神學以不同的形式鼓勵信徒投身政治鬥爭,清楚表明教會不再是站在壓迫者一邊。這個運動在一些高壓社會帶來了實質的政治後果,而天主教的激進派甚至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團體保持活潑對話。
走過被壓殺的血腥道途,重新「歷史化」白色恐怖歷史
對於轉型正義文化創作的反思,我常說,縱或觀點有異,卻因革命者曾以實體的存在,走過被壓殺的血腥道途;因此,記憶所堆起的千層骨骸,得以在我們面前重新現身。面對記憶前來叩門,唯有在劇場作為一種文化生產的前提下,檢視左翼革命在「去帝國」的特殊性下,從民眾的、民族的內涵與脈絡,重申以第三世界視野出發的人權價值。
《想想20世紀》:1968年的學生運動,是馬克思主義在歐洲的最後一搏
一九六八年春天我如願以償到了巴黎,並且跟所有其他人一樣被那個狂飆的年代掃得東倒西歪。然而我腦中殘存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餘緒,使我出於本能地對當時法國流行的觀念,也就是學生是一個革命性階級、甚至成為僅有的革命性階級這個想法感到懷疑。
無力抵抗資本全球化,令歐洲左翼政黨失去支持
向來重視社會福利、平價教育體系的歐洲左翼政黨,到底如何失去支持者的信任?學者大衛・哈維在〈全球化與「空間修復」〉一文中,大抵上摸索出歐洲左翼政黨失去說服力的根本原因。
無力抵抗資本全球化,歐洲左翼政黨完全失去為勞工代言的能力
五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將會有一個令新法西斯主義者驚異的結果;而向來重視社會福利、平價教育體系的歐洲左翼政黨,一直是臺灣借鏡的標的之一,到底如何失去支持者的信任?
民粹主義提出了正確的問題,卻沒拿出正確的答案
隨著專業人士拖家帶口逃向成功的中上階層社區,日益增加的生活和房產成本逐漸將其他人拒之門外。這些市場需求正在催生出一種精英體制,但這種體系是世襲的,只有成功人士的孩子才更可能取得成功。
「228版畫」之謎:黃榮燦《恐怖的檢查》,一場酷烈的島嶼殘殺
《恐怖的檢查》這幅版畫的作者,在公開的資料中,已經被證實為黃榮燦所創作。作品中,每一筆刻下的跡痕,都指向島嶼一場酷烈的殘殺-228事件。但黃榮燦這個名子的出土,卻歷經冷酷歲月的摧殘,直到1993年,才得以重新和世人謀面。
貝托魯奇電影中的性暴力:布爾什維克導演的小布爾喬亞闇影(下)
貝托魯奇電影裡的性與政治,於是不只是《同流者》解剖分析的法西斯性心理學,也是「禁慾的布爾什維克 (Bolshevik)」與「縱慾的小布爾喬亞 (Bourgeois)」之間的鬥爭⋯《巴黎最後探戈》是自詡布爾什維克的貝托魯奇,批判小布爾喬亞,一次敗北或歪樓的嘗試。
貝托魯奇電影中的性暴力:布爾什維克導演的小布爾喬亞闇影(上)
無論《末代皇帝》的「歷史題材」以及「通俗敘事」,或是《巴黎最後探戈》前台後台或銀幕內外的「性暴力」,原本就是義大利名導貝托魯奇一直以來的關注、向來就與他全體作品的內在核心有一緊密的連繫。
《這裡就是羅陀斯——鍾喬詩抄》:工人階級的革命詩篇
「毀滅」與「愛」成了馬克思詩篇的兩項重點;這同時,革命與愛,更成為馬克思與聶魯達詩風的永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借用了前人的吶喊:「這裡就是羅陀斯」,寫成了這本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