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藥
無藥可用!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對兒少憂鬱症患者的影響可說是首當其衝
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凸顯出過專利期的老藥退場對醫療產業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本來藥物選擇已相對有限的兒童青少年族群,更是少了一個重要的治療工具。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對於兒童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影響尤為直接,可說是首當其衝。
抗憂鬱老藥「百憂解」年底全球停產,台灣9月起停止供應,衛福部:膠囊型替代藥視需求增產
憂鬱症用藥百憂解將於年底在全球停產,台灣禮來公司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將於2024年底停止生產百憂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已有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的替代藥,評估不會影響患者。
百憂解和安普諾維11月起將退出台灣市場,國內學名藥廠準備增產
雖然「百憂解」與「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將退出市場,但藉由學名藥的替代和國內藥廠的增產,患者用藥安全性與治療的延續性仍能得到保障。這也是全球醫藥市場的一項趨勢,隨著老藥逐漸退出,學名藥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打破原廠藥迷思,藥界盼處方箋成分名取代商品名,賴清德挺藥師允改善缺藥問題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14日表示,多數國家在開立處方箋時「學名藥寫成分就好」,但台灣卻皆以商品名為主,只要單一產品缺貨,就容易出現明明有同成分、同劑量替代藥,但民眾卻不願意使用。賴清德表示,政府願意與藥界合作,改善藥品供應困境,解決近年頻傳的缺藥問題。
《藥命之財》:孤兒藥物成功地打破定價障礙,製藥公司明白自己可以安然地制定高價
作者比利.肯伯為《泰晤士報》記者,多年訪查揭露英美製藥產業的崩壞。全書以康格迪亞「掠食者」製藥公司的開始到殞落過程,闡述製藥業的歷史,探討英美製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揭發許多製藥業貪婪與黑暗的真相,最後指出後續改善的方向,可作為臺灣的借鏡。
健保藥價4月起調整平均調幅2.8%,1年可節省55.3億元,藥師公會憂慢性病患沒藥用
健保署昨日公布4月起調整健保藥價,調降4551項、調升17項,1年可節省新台幣55.3億元。這次調整藥價品項雖再創史上最少,但金額並非歷年最低,減少的藥價支出將挹注於新藥。
新藥與學名藥之間的拉鋸戰:如何讓台灣「藥品費用支出」變得更公平?
台灣當前的「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DET)」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不公平現象:第一大類藥品(新藥、專利期內藥品)費用成長幅度較高,但藥價削減的重點卻落在第三大類藥品上。這種不平衡的做法不僅對學名藥市場造成不利影響,也可能阻礙整體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欲鼓勵國內外新藥研發在台投資設廠,健保署擬修法調整健保藥價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考量藥廠可能在多國同部申請藥證,預計將修法放寬定義,只要在全球任何國家取得藥證2年內,不論由台灣廠商製造、外資委託製造或來台設廠製藥,皆會比照給予優惠藥價。
美國藥廠第一槍!禮來公司宣布調降胰島素價格70%,拜登呼籲其他藥廠跟進減輕病患負擔
全美有超過800萬名糖尿病患者須仰賴胰島素生活。而近期的胰島素價格與20年前相比,已經翻了三倍,讓許多患者及家屬大嘆吃不消。目前禮來旗下生產的學名藥Humalog,在五月後單瓶10毫升的價格將從原本的148.7美金,調降至44.6美金(約1367元新臺幣),而速效版的Humalog則將從原本的274.7美金,調降為66.4美金(約2036元新臺幣)。
中國搶藥+俄烏戰爭,流感和COVID-19雙重襲擊的義大利陷入藥品短缺危機
義大利第一頻道(Primocanale)電視台報導,從退燒藥到兒童糖漿都找不到了,特別是特定品牌的藥品。現在除了對藥物高度需求外,藥品容器也相當缺乏。這陣子,在藥局裡經常聽到:「沒有這個,這個還沒有到。」
《零阻力改變》:「懶惰」其實有助於促成改變,而這正是發生在賓州大學醫療系統的事
與其把人們與生俱來的懶惰看成缺陷,我喜歡當它是一項也有不少優點的特徵。懶惰確實會妨礙行為改變,但也能預防我們浪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
輝瑞口服藥臨床表現佳、向美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並授權製造學名藥供中低所得國家
根據協議,輝瑞將不會向在低所得國家的銷售收取權利金,至於協議涵蓋的其他國家,只要世界衛生組織仍將疫情定調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輝瑞同樣不會收取權利金。
《謊言之瓶》:成本高達十四美元的原廠藥變成四美分的學名藥,要怎麼維持住品質?
事實上,學名藥公司打從他們開始開發某款學名藥的那一刻起,就得在法律上、科學上和法規上打一場仗,而且多半是暗中進行。一般來說,他們的藥不是靠著原廠藥公司的幫忙進入市場,而是在無視原廠藥公司的阻止下硬行進入。
學名藥、原廠藥是否療效相同,可從BA、BE關鍵兩指標來解答
針對學名藥、原廠藥的迷思,廖玲巧主任指出,「只要疾病能控制穩定,用藥能安全就夠了,不用太在意原廠或學名藥。」若藥物療效不佳、品質不良、藥物不良反應,讓藥師與醫師來把關,確保藥物安全且有效。
健保署這個小股東試圖控制整個公司,直接殺死「醫療科技」核心戰略產業
如果台灣在生物與醫療科技產業只有製造和研發,卻忽略了將市場打開,這個產業真的會有未來嗎?如果是認真要將生物與醫療科技產業當成台灣的核心戰略產業,那就得把健保什麼都壓低成本的結構改掉。
嘗過齊頭式藥價的苦果,未來「高品質自費醫材」也將陸續退出台灣市場
齊頭式藥價苦果這幾年已然發生,許多國際藥廠直接放棄台灣市場,在台灣有錢也買不到品質較好的原廠藥。現在連不影響健保支出的自費醫材,也要採取齊頭式價格管理。
《生技大大可為》:面對單顆破萬的新藥,開發中國家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2013年,美國核准了另一顆神奇子彈「Sovaldi」上市,這是幾十年來,人類第一次發明可以根治慢性傳染病藥品。2013年,美國核准上市,訂價1000美元/顆,一個療程12週,沒想到立刻引發美國各界的反彈。
專家怎麼看「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這個決定?
百憂解的市占率約24%,目前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的藥品可供醫師處方。對此,專家針對不同影響因素進行之回應如下。
原廠藥退出,不是還有學名藥?關鍵在於「賦形劑」
原廠藥退出市場確實對於病患可能造成困擾,但絕大多數的病人在轉換藥品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一段時間的監測與觀察,病人仍可以穩定的控制疾病。
「老藥退出」不該只聚焦健保署,「學名藥」品質無法確定才是真正的問題
既然有這麼多種「完全相同成分」、「相同劑量」的學名藥可以用,那不論是醫師們或是病人們,就改藥就好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意見,還擔什麼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