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從報紙偏方到諾貝爾獎:從中藥「常山實驗」看民初中西醫論爭
你有看中醫、吃中藥的經驗嗎?不論是青春期的轉骨湯、生理期的四物湯或盛夏的三伏貼,身在臺灣的我們通常有透過中醫藥補氣強身的觀念,但你知道嗎?曾經中醫被視為落後、應廢止的舊習,而我們習以為常的中醫其實已經過「科學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究所雷祥麟研究員兼所長,帶我們回到百年前中醫被譏為「非驢非馬」的年代,從傳奇的中藥「常山」實驗,了解民初中、西醫論爭始末。
廢了科舉以後,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要考試?一段被遺忘的清末民初考試史
我們需要了解細節,以避免誤解的延續。今日我們在臺灣所共同面對的升學體制,並不是直接延續自科舉的產物。對歷史的誤解,會讓我們無法確切把握教育問題的病源。
《無國籍》:漢娜鄂蘭認為民族國家會創造大量的無國籍者,而歐洲的人民聯邦則否
在本書中,西格爾伯格將焦點放在兩次大戰前後與期間國際上對無國籍問題的回應,結合歷史、政治理論與法學,探討無國籍問題如何、以及為何迫使人們對二十世紀和後來的國際秩序發展出新的理解。
如何面對新史學:歷史研究的意義在於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
近年來很多寫史的史官們出現這樣一個傾向,那就是非「發現問題」而「製造問題」,這無疑將歷史複雜化且政治化,並對史學的發展百害而無一益。
拒絕被「撥亂反正」的歷史觀,香港的故事要由香港人來說
香港的過去常為他人所書寫,他人筆下的香港,也只能是他人的香港。但這也是我們袪魅的契機:暫時遠離主流的國家論述,在「全盤肯定/否定」之間,摸索最適合自己的歷史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