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貝松
【影評】滿口英文、又有劇情BUG的《台北追緝令》,看完之後到底夠不夠爽?
《台北追緝令》的本質是商業思維,要把這個故事銷售到全球,所以角色多數時間都是講英文,這也是我前面說到《台北追緝令》是非常難評價的電影,他有著不貼合的現實、又賣力做出連結,畢竟他的受眾不僅僅是台灣。坦白說觀眾看了會不會很尬,很難說,但跳脫這些去看,能否達到爽度,個人是覺得是夠爽的。
《台北追緝令》觀影前必看重點一覽:盧貝松監製、桂綸鎂主演,影史首部全程台灣拍攝的好萊塢動作片
《台北追緝令》是一部集好萊塢動作元素與台灣在地風情的電影,由好萊塢名導盧貝松監製,台裔導演黃嘉智執導,並由路克伊凡斯、桂綸鎂、姜成鎬主演。該片以美國緝毒局探員來台追捕毒販為背景,並穿插感情糾葛與犯罪陰謀,讓這部電影充滿了緊張刺激的氛圍和情感張力。
法國名導盧貝松率《台北追緝令》劇組重返台北,路克伊凡斯、桂綸鎂、姜成鎬分享在台趣事
由於《台北追緝令》全片在台灣取景,因此引起台灣觀眾的熱議好奇。而從監製盧貝松到演員路克伊凡斯、桂綸鎂、姜成鎬等劇組成員來看,《台北追緝令》未演就引發許多討論。而劇組團隊日前來到台北宣傳,席間眾人也分享了許多關於台北拍攝的趣事。
【影評】盧貝松《人犬》:如果狗狗是唯一救贖,那麼深陷性侵疑雲的道德底線又如何設防?
盧貝松此前深陷下藥迷姦的官司,爾後法國法庭雖撤銷指控,但是《人犬》在威尼斯影展場內場外、業界影迷抗議聲仍不絕於耳。我想要問的是,在悲慘世界中狗狗若是唯一救贖,那麼曾遭受非人性相待的影視工作受害者們,誰又是他們的救贖?尤其亞洲地區時時混雜「私德」與「專業」的民意風氣下,我們的道德底線又如何設防?
【藝遊嚮導】12/26-1/1:印象派150週年光影藝術展、龍崎光節空山祭、HELLO KITTY 50週年特展,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為了在150週年之際向印象派大師致敬,光影藝術展此次由國際金牌團隊製作,在台重現巴黎橘園美術館的環形投影,讓觀眾感官隨無限延伸的畫布擴大,是經典藝術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轉譯!第5屆「龍崎光節空山祭」今年以「龍火餘燼」為主題,講述自然+地方+人的故事,邀請在地及國際藝術家,搭建17件作品與台南共鳴。另外,大家最喜愛的HELLO KITTY也將迎來50週年,此次特展設計了7大互動展區,邀請你一起透過各種趣味玩法深度了解連粉絲都不一定知道的HELLO KITTY小秘密吧!
《終極殺陣》的瘋狂老司機,何以墮落為涉嫌謀殺的暴力魔叔?
飾演票房大作《終極殺陣》系列丹尼爾的法國男星沙米.納西利從崛起、爆紅到一厥不振,都有背後的故事,尤其是爆紅後種種的脫序行為,令人髮指之外也不解,但翻開近年法國娛樂圈動態,這群發言不當的明星卻又受到鼓勵,私德與演藝表現是否該綁在一起看的討論,看來一時半刻不會停歇,也不會有定論。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看「Trap Bae」潮流文化崇拜
其實早在成為大眾討論的議題前,「陷阱妹」的概念就已經快速發展,成為青少年次文化中重要的潮流文化⋯他們穿著暗黑色系的衣服、以厭世頹廢的風格來包裝自己,試圖呈現與社會大眾的不同和不想被社會規範束縛的叛逆。
從《終極追殺令》的瑪蒂達,看「陷阱妹」潮流文化崇拜
其實早在成為大眾討論的議題前,「陷阱妹」的概念就已經快速發展,成為青少年次文化中重要的潮流文化⋯他們穿著暗黑色系的衣服、以厭世頹廢的風格來包裝自己,試圖呈現與社會大眾的不同和不想被社會規範束縛的叛逆。
科幻邪典還是「賽博龐克」經典?再談《第五元素》
我們的世界是否會有人那麼深刻地去反省世界的異化?是否也會存在著這般,蟄伏在未知領域的救世主呢?我想這也是盧貝松想要透過電影想要問的大哉問之一吧。
在《千星之城》裡服從就等於支持
《千星之城》描繪的種族迫害,如同地球上的許多事件一般,雖已成為歷史甚至不被記憶。然而歷史的正義,首先得奠基在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資料保存,也需要基於人權價值進行詮釋。
【電影冷知識】《這個殺手不太冷》:洛比桑寫了一場他根本不敢拍攝的禁忌場景
幾乎每一部洛比桑的電影都有蕭伯納歌劇《賣花女》或是其電影版《窈窕淑女》的情結:有關馴養未經世事少女的愛情故事。
【電影冷知識】《碧海藍天》:「變成海豚的人」與「變成人的海豚」
1988年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講的是知名潛者賈克馬攸(Jacques Mayol)的故事,但電影大概有半數劇情出自戲劇性需要的虛構情節。那些沒被放進去、剩下那一半的真實人生,並沒有比較不戲劇性。
【電影冷知識】《碧海藍天》:「 變成海豚的人」與「變成人的海豚」
1988年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講的是知名潛者賈克馬攸(Jacques Mayol)的故事,但電影大概有半數劇情出自戲劇性需要的虛構情節。那些沒被放進去、剩下那一半的真實人生,並沒有比較不戲劇性。
日劇《那一年我們談的那場戀愛》:曾幾何時,年輕人的夢想變得如此卑微
如何讓那些只能夢想獲得一份工作或一個棲身之地的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實踐更大的夢想,將是新政府與青年世代未來重要的努力課題。
日劇《那一年我們談的那場戀愛》:曾幾何時,年輕人的夢想變得如此卑微
如何讓那些只能夢想獲得一份工作或一個棲身之地的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實踐更大的夢想,將是新政府與青年世代未來重要的努力課題。
從《橘子收成時》談愛沙尼亞的不流血革命:面對命運的荒謬,我們選擇歌唱
看完《橘子收成時》,我真的想起《歌唱革命》,也許有時候,面對最荒謬的生死壓力,最危急的一刻,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輕聲地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