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亞
從布希亞擬像論看《小美人魚》發展史:迪士尼「以假亂真」,徹底取代真實的海洋形象
迪士尼公司試圖在現實世界建立一個想像中的大海,而此模擬的純潔美麗大海卻與現實不符,是一個貼近於真實卻又是被創造的擬仿物,一個徹底取代真實的擬仿物,觀眾已無法判斷真偽,離安徒生和丹麥越來越遠。
從《美麗新世界》的蘇麻,到布希亞「符號消費社會」:我們可擺脫社會強加的欲望嗎?
「食、玩、買」的快樂,也許只是社會強加於我們的快樂追求罷了,反正追逐這些快樂對社會而言不但能促進經濟,又能如《美麗新世界》故事的蘇麻一般做到社會安定作用。
布希亞《物體系》書評:消費只是蘊含著奴役氣息的實踐嗎?
尚・布希亞回到了廣告出世的地方去談論廣告的冰冷意義,然而他也忽視了廣告所展現出來的這個有人情味的世界。我們透過廣告追憶童年,透過廣告追求希望,透過廣告創造生命的意義,甚至透過廣告找回丟失的人性。
當真相成為一種道德:布希亞如何看待假新聞
黛安娜王妃之死的新聞播出後,人們不停述說這場「意外」原本不該發生。按照因果鏈條無限回推,甚至可以得出「如果大不列顛帝國不存在,黛安娜王妃就不會死」這種荒謬的結論。在這裡,真實事實上早已死亡。
從尼采角度看《范保德》:命運的兩種版本與「永恆輪迴」
范保德沒有選擇像父親一樣「飄來飄去,飄來飄去」似乎他留下的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改變了他自己。但是他沒有想到,在他選擇留下的那一刻,他的命運卻還有另一個版本。
大屠殺,通常是一種想借警察之手自殺的行為
其實要殺自己並不容易。自己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默默扣動扳機,是一件很悲傷的事。一種更吸引人的想法是,隨機殺人,然後警方遲早會幫你完成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