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誌
《週刊編集》總編輯X《VERSE》設計總監:編輯與設計思維交鋒,如何創造讀者的特殊體驗?
一件圖文作品的誕生,不只要權衡成本與讀者偏好,也必須調和編輯與平面設計師兩者之間,截然不同的思維。
批判《大誌》利用街友的人,想法都太「烏托邦」了
大誌(The Big Issue)引入台灣8年後,許多人仍然針對「無法真正改善街友生活」的經營模式批評,但如果台灣大誌真的依此行事,首先倒楣的或許就是街友中最弱勢的一群。
當慈善也開始競爭:你沒想過的《大誌》販售問題
《大誌》(The Big Issue)長期被當成是城市貧窮問題的解方,但隨著參與的販售者增加,供需不平衡和競爭加劇,加上工作場所的隱憂,都需要各方的積極關注。
《無家者》:看盡街頭百態,想靠音樂自食其力的花草系身障街友
好手不好腳的阿明其實做過很多工作,作業員是其一。民國六、七十年代,隨便就能找到小型加工廠的工作。後來大型工廠轉往中國,下游的小型加工廠只好跟著收掉,雖然工業區還是需要一些作業員,但是「他們對作業員的要求已經不是那麼隨意了,至少要高中以上學歷;還有像穿『無塵衣』的那種工廠,哪是普通歐巴桑、歐吉桑進得去的,要有專業的人才行。」
那位在西雅圖超市外叫賣的老先生,透過一份報紙改變人們對街友的印象
Edward McClain擁有政治學和經濟學學位,從北伊利諾大學畢業後(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前往歐洲,累積了三十多年的餐飲經驗返回美國,卻因故流落街頭
在西雅圖超市外叫賣的伯伯,用一份報紙改變人們對露宿者的印象
Edward McClain擁有政治學和經濟學學位,從北伊利諾大學畢業後(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前往歐洲,累積了三十多年的餐飲經驗返回美國,卻因故流落街頭
我們要冷漠的建構「純淨社區」嗎?從電影看城市中的弱勢議題
不難發現,擁有權力的人,或認為是心智健全者,對於城市中出現非我族類的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動用警察權驅趕他們,而不是以人性的角度,嘗試與其共存。
我們要冷漠的建構「純淨社區」嗎?從電影看城市中的弱勢議題
不難發現,擁有權力的人,或認為是心智健全者,對於城市中出現非我族類的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動用警察權驅趕他們,而不是以人性的角度,嘗試與其共存。
68歲街友阿伯,街頭賣雜誌一個月可賣600本,訣竅是......
流浪一年後,五年前開始賣大誌。我決心在這長期抗戰,每天從中午賣到晚上十點,全年無休。現在平均一個月可賣到600本,以我68歲的年紀,收入算很好了。
在流浪3天之後,多希望政府官員也能體驗看看街友的生活
抵達台北車站,我們看到了不少露宿街頭者坐在一旁,或是發呆,或是抽著煙看著來往人群。元瑞說這裡是國家的門面,大家都守著不成文的規矩,即必須等到九點半後才會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