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讀岸見一郎《不安的哲學》: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不要問「可是」
離心的精髓就在於拋棄常識性的「理所當然的期待」——「父母難道不應該(理所當然的)理解我們嗎?」「父母的思想難道不應該(理所當然)的跟著時代進步嗎?」「不好的生活方式難道不應該(理所應當的)拋棄嗎?」正是這些理所當然,讓我們渴望改變卻遲遲邁不出為自己改變的那一步。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我是媽媽的提款機嗎?妳又沒為我付出過什麼
以「先理解,後獨立」的客觀態度,化解親子間長年累積的衝突,從此擺脫好兒子、好女兒的枷鎖,不再無止盡地討好與付出。也在給予關愛的同時,尊重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允許各自有重新找回幸福人生的選擇,而成為真正的家人。
《這樣說話很傷人》:不是你的錯就不要習慣性認錯——這五種狀況下道歉容易變質
作者將日常生活中容易中傷他人、打擊信心,以及具有道德和情緒綁架意味的討人厭話語,經過分類與歸納後,寫成五大章節、四十八句的「毒舌辭典」,並告訴你哪些話要避免使用;同樣的意思,又該如何表達更貼心。
《薩提爾的故事溝通》:一本書,三種意圖,透過故事讓親子一層層接近愛
親子教養專家也是小說家的李儀婷,創作出適合孩子讀的故事,以薩提爾模式為核心概念,引導孩子認識「愛」,學習真實貼近自我。這本書的故事內容,皆圍繞在薩提爾模式的冰山層次上,讓孩子透過故事理解冰山的層次之外,也藉此理解「真正的愛」該如何表達。
Expect的錯誤用法:對老闆說「I'm expecting you⋯」小心被開除
Expect直觀的想就是期待的意思,但它的意思可不止於此,當沒有掌握好語境或使用時機,可是會給自己招來大禍的。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狗最擅長解讀人類的社會訊號,更勝於我們的靈長類親戚
這個現象顯示在馴化的過程中,演化篩選出了那些心智狀態更適合陪伴人類的狗兒——這些狗於是得以享用人類的庇蔭和營火。
專訪刺青師宋禹儂:客家女性該有什麼樣子?我只有「喜歡不喜歡、想做不想做」
她對家人並沒有恨,甚至把親情看得很重。但她無法順應母親的期待──乖巧地做個體面的工作。她只想做自己喜愛的事。她本來以為自己不在乎那些期待和壓力,但心裡的在意卻以病痛表現出來。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他的反應不符合你的期待?你越界了
與某人越親密,期待就越高,因為深入的了解對方,知道他會有什麼反應。如果期待沒有成真,就不只是感到失望而已,因為對別人的行為有所期待,所以當行為變得無法預測,就會令人感到不安。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
我們很少被提醒去看見孩子身上的優點,因為我們從小到大也是在被指責中長大。你需要刻意練習去欣賞你的孩子、改變你對孩子的信念,如此一來,你將在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樣貌。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影響孩子發展的,是你的信念
我們很少被提醒去看見孩子身上的優點,因為我們從小到大也是在被指責中長大。你需要刻意練習去欣賞你的孩子、改變你對孩子的信念,如此一來,你將在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樣貌。
【影片】跨年狂歡後的你卻覺得好空虛?其實你並不孤單
有研究顯示,跨年夜過後高達83%的人表示自己「很失望」!究竟為什麼我們會在這理應幸福的時刻感到悲傷、不滿足?來看一下各種解釋。
資優生的第一次失手:看《明日世界》之前,你應該先認識布萊德.柏德
「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寫出這句話的柏德,我相信他是真心相信「勇敢」的可能,以及必要性的。
資優生的第一次失手:看《明日世界》之前,你應該先認識布萊德.柏德
「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寫出這句話的柏德,我相信他是真心相信「勇敢」的可能,以及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