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
寶林中毒案食用粿條33人邦克列酸皆陽性,廚師手部菜刀等4檢體,未培養出唐蒼蒲伯克氏菌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接受媒體電訪說明,台北市政府日前採檢的水果刀、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4樣檢體中,廚師手部雖驗出邦克列酸,但經培養唐蒼蒲伯克氏菌,結果4樣都是陰性;此外,衛福部日前前往2個廚師相關處所採檢,相關檢體仍在檢驗中。王必勝說,經過這週經驗,發現這種菌實在很難培養,「這樣的結果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寶林茶室「吃出人命」衝擊外食信心,百貨公司、小吃攤生意大減不再賣「粿條」
有民眾觀察,位於永康街、販售越南河粉的誠記近期少了大排長龍的景象;常去的小吃攤,甚至自主劃掉菜單中「粿條」的選項;復興南路時常高朋滿座的周記,週日晚上吃飯時間卻還有空位,懷疑是這次事件,影響了民眾外食的意願。
把粿條炒黑就意味有危險?解開台灣媒體對馬來西亞炒粿條的誤解
寶林茶室的中毒事件爆發後,眾多媒體與專家對粿條的討論,已造成了民眾對炒粿條料理的不信任。事實上,炒粿條是否炒的黑、黑醬油是否有苦味,是乾炒還是濕炒,都並非讓人中毒的原因,關鍵還是在於店家的食材衛生的處理,更與國別無關。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減為29例,米酵菌酸標準品已到貨,毒素源頭4關鍵待釐清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既然已經在人體驗出米酵菌酸毒素,唐蒼蒲伯克氏菌是主要關鍵之一,已赴寶林茶室進行環境採樣,釐清能否培養出這種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預估,初步結果預計最快下週出爐。
寶林茶室中毒案2人可能要換肝,環境細菌培養最快下週出爐,衛福部擬建責任險到期警示系統
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其在人體內半衰期長達4天,且病例少、各界處置經驗也少,27日晚間的專家會議上,收治醫院彼此討論病例,在支持性療法之外,提出用「血漿置換術」(俗稱洗血)幫患者洗出體內毒素、讓風暴過去,盼讓臟器恢復。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增1例累計31人,食材均未驗出「米酵菌酸」,王必勝推測前批已用完粿條有問題
對於35項食材均未驗出米酵菌酸,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告訴《中央社》記者,到場抽驗時店內的粿條為23日進貨,而店家應是前批快用完時進貨,加上患者用餐日多集中於24日(含)之前,因此個人推測仍是已經用完的前批粿條有問題。
饒河店2例不適米酵菌酸為陰性:王必勝推測僅限於信義寶林茶室,北市府推動美食街稽查
王必勝說,饒河店病例檢驗米酵菌酸陰性,雖然無法完全排除與信義店關聯性,但機會比較小,患者身體不適產生症狀可能是由食物感染引起;推測此案還是局限在17到25日間、信義區寶林茶室中的機會較大,民眾不用太恐慌。
米酵菌酸危害&預防懶人包,如何判斷是食物中毒?夏季將近,四關鍵避開拉肚子危機
食物中毒的定義是2人(含)以上(肉毒桿菌只要1人即成立)食用相同食物引發相似症狀,並且從食物檢體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中驗出相同類型的致病原因,即可判斷是一食物中毒事件!
寶林茶室中毒案2死6重症均檢出米酵菌酸,供應商粿條檢驗為陰性,王必勝:仍高度懷疑
寶林茶室中毒案累計接獲通報21例,衛福部昨(29)日晚間緊急舉行記者會公布食品抽驗結果,王必勝表示,寶林茶室現場收集35件檢體,其中3件包含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優先採檢,再加上供應商大粄城抽驗16件粿條,共19件食品檢體的米酵菌酸都是陰性。王必勝說,後續還有32件食材檢體仍待檢驗結果出爐,後面的檢體就沒有粿條或河粉,剩餘檢體有調味粉、醬油等。
都是米製品但口感不同,「粿條、粄條、河粉」有什麼差別?
粿條、粄條、河粉的原料中都有米的成分,差別在於加入了其他澱粉類,才會造成口感的差異。他們的原料的差別是什麼?口感上又有什麼差異呢?
台灣首見「米酵菌酸」中毒,毒物權威籲免恐慌:避免重複加熱米或麵食、別吃不當存放澱粉發酵品
這次事件引起不少民眾擔心、不敢食用米製品。楊振昌呼籲民眾不用過度恐慌,雖然米酵菌酸致死率高達3成以上,但就算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以2010年到2020年統計共19起事件、140人受影響來看,「不是那麼常見的事情,即使在國外也不常見。」
寶林茶室中毒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台灣首見,彰基醫院提供標準品助法醫追查
王必勝重申,這是非常罕見案件,不要苛責北市第一線人員,因為這次和一般食物中毒不同,首先是症狀罕見嚴重,再來就是並非集體進食,與平常學校、旅行團一起進食產生症狀的情況不同,而是分別去,靠著回溯、醫師通報才知道,感謝北醫、三總、新光、馬偕的醫師們非常有警覺性。
北市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累計2死:粿條等食材查驗估2週有結果,蔣萬安勒令市內所有分店停業
有醫師推測與「米酵菌酸」毒素、或現場查獲蟑螂排泄物有關,並有媒體指出患者出現「酸中毒」情況。食藥署長吳秀梅說,酸、鹼中毒都是身體代謝不正常狀況,食物或身體異常都有可能造成;拿到相關檢體就會立刻執行檢驗,並將諮詢專家斟酌檢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