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atles
《順其自然——屋頂上的披頭四》:7分11秒!披頭四最長單曲〈Hey Jude〉創作與錄製背後的故事
作者親訪參與《順其自然》錄製過程中的工作人員,深入探討披頭四解散的真相。竭力還原《順其自然》專輯的錄製工程與技術現場,資深樂迷必讀。
傳奇樂團 The Beatles 的最後一曲!〈Now and Then〉重磅問世!
〈Now and Then〉是首比較迷幻、抒情的搖滾歌曲,起初一直沒有被正式發行的原因,是藍儂在錄製demo時的背景有不少雜音,披頭四的其他三人在製作這首歌時,人聲及鋼琴聲一直被雜音干擾。好在依舊活著的兩人麥卡尼及史達沒有放棄,終於倚靠近年發展快速的AI技術,成功將耗費了30年,最後一首歌高品質地製作出來。
《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協助披頭四完成回憶殺?隱藏在最終曲〈Now And Then〉背後的故事
1980年12月主唱兼吉他手約翰藍儂被瘋狂樂迷槍殺,粉碎原本希望披頭四能夠在多年後復合的夢想。時間來到1994年,藍儂遺孀小野洋子說,她手上仍握有些藍儂在七零年代末期未完成歌曲的毛帶,於是她將毛帶給了剩下的團員,但是,難題也隨之出現了。
AI翻製披頭四作品粉絲感動到哭,版權遊走灰色地帶引發爭議
紐約音樂版權律師奧斯楚夫(Marc Ostrow)告訴《法新社》,AI生成的音樂是一個「灰色地帶」。版權可以由使用材料的詞曲創作者以及母帶持有者主張。另一方面,AI創造者可提出這屬於「合理使用」範圍的說法,引用2015年的一項法院裁決,該裁決稱Google被允許收藏全球圖書,因為它沒有與賣家競爭且只顯示片段。
《誰殺了約翰藍儂》:約翰死去那晚,為什麼藍儂夫婦身邊並沒有保鑣?
在這本書中,作者瓊斯以從未曝光過的藍儂採訪、最新的一手研究資料與未公開的影像,精準客觀地架構起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探索故事的最深處,細密地追索藍儂人生的重要事件和他的性格特徵。
專訪「INCEPTION 啟藝」執行長梁浩軒:叫好叫座,都可以經過計算而達成
現在,「INCEPTION 啟藝」一年策劃近20場展覽,超過半數為自製IP,策展人不但需要創意,還要能忍受在高壓下工作的折磨過程,誰知道梁浩軒非但不以為苦,還極其享受。身為一個七年級生,梁浩軒趕上「類比時代」的末班車,也迎向數位時代的跨文化潮流。
「金牌黑幫」兄弟檔愛什麼音樂?再現「活躍倫敦」流行音樂新浪潮
黑道份子Chris Lambrianou表示,兄弟倆不太聽搖滾樂,他們喜歡Big Band音樂,喜歡Frank Sinatra甚於The Beatles。
「金牌黑幫」兄弟檔愛什麼音樂?再現「活躍倫敦」流行音樂新浪潮
黑道份子Chris Lambrianou表示,兄弟倆不太聽搖滾樂,他們喜歡Big Band音樂,喜歡Frank Sinatra甚於The Beatles。
他曾經被34家唱片公司拒絕,最後靠這首8分鐘名曲成為傳奇音樂人
〈American Pie〉,唐‧麥克林的這首長達8分27秒的歌曲,是近代美國流行音樂史的縮影,由他從小到大視為唯一偶像的巴迪·霍利(Buddy Holly)談起。而巴迪·霍利的死,對唐‧麥克林而言,就是「音樂死掉的那一天」。
他曾經被34家唱片公司拒絕,最後靠這首8分鐘名曲成為傳奇音樂人
〈American Pie〉,唐‧麥克林的這首長達8分27秒的歌曲,是近代美國流行音樂史的縮影,由他從小到大視為唯一偶像的巴迪·霍利(Buddy Holly)談起。而巴迪·霍利的死,對唐‧麥克林而言,就是「音樂死掉的那一天」。
濃濃台灣味,歌神也來「18啦」:你可能沒注意到金曲獎四大亮點
第26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幾乎全數入圍者到場出席,更是26年來第三次入圍的歌王歌后全員到齊,一字排開,絕對是最閃耀的星光陣容啊!
音樂影響味覺是真的,吃英國的炸魚薯條「配」披頭四最對味
牛津大學心理學家史班斯表示,音樂沒辦法憑空創造出嘴裡吃不出的味道,但是可以讓人聯想出食物或酒裡的寓意,而達到增進食慾的效果。
為世界兒童人權發聲!你也能用手機和約翰藍儂一起合唱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世界兒童人權發起了最新一波串連活動,邀請你和世界各國名人,一起演唱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單飛後的經典代表作〈Imagine〉。
音樂讓影像的靈魂更豐富:六部你絕對不能錯過的2014金馬影展強片
今年片單依舊多元精采,其中更不乏多部與音樂緊密相連的重要作品。此時此刻你可能早已劃妥想要觀賞的場次,但若漏掉了以下幾部,請趕快衝去售票端點補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