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Read 線上借閱台灣圖書館電子書,朗讀、借書規則圖解



之前在電腦玩物介紹了幾個自己常用的電子書服務,善用電子書的特性,幫助自己在零碎時間空檔,也能隨手讀幾頁書中文章,或是沉浸到安靜的小說世界,甚至開啟朗讀功能也能在運動、開車過程聽書:

於是收到讀者留言,提議我也可以介紹一下另外一種電子書的閱讀方式:「跟台灣各大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借閱電子書」。

也因為這樣,這篇文章,就來研究一下凌網科技與台灣各大圖書館合作的「 HyRead 」,這個電子書「借閱」服務,透過這樣的電子書借閱,可以「免費租借」台灣各大圖書館中的「電子書」資源。




一,安裝 HyRead 電子書 App ,登入圖書館帳號


首先,你需要安裝「 HyRead 」 App ,可以到此「下載 HyRead App」。支援 iOS、 Android 與 Windows 作業系統。




安裝「 HyRead 」 App 後,如果目標是借閱台灣各大圖書館的電子書,那麼需要「各自登入對應的圖書館借閱證帳號」。

所以你需要先申請某個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的帳號,有些圖書館需要臨櫃現場辦理,擁有該圖書館的帳號、密碼後,就可以同樣用來登入「 HyRead 」 App 。

開啟「 HyRead 」 App ,在左方打開[我的圖書館]清單,選擇[新增圖書館],就可以在大量的台灣圖書館資料庫中,選擇你擁有帳號、想要使用的圖書館。




進入某個圖書館頁面後,還需要點擊左上方的[借書證]按鈕,登入你在該圖書館的專屬帳號。

完成上述步驟,就可以開始借閱這間圖書館的電子書了。





二,3 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


因為「 HyRead 」 App 主要是幫我們取用台灣各大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但每家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不同、借閱規則也不同,所以在「借電子書」流程上,最終要取決於該家圖書館的借閱方法。

不過無論如何,主要就是下面 3 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只是有的圖書館只有其中一種,有的三種都有。下面我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說明。

第一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稱為「計次服務」。

「計次服務」這種方式的規則是,電子書本身可以同時借閱給無數多人閱讀,但每個用戶、每個月,可以借閱 6 次(6本),每次借閱 14 天後自動歸還。只要該電子書有授權使用計次服務的借閱方式,就可用這個方式借閱。

借閱後,這本電子書會進入自己的書櫃,可以開始下載閱讀。

例如下面這本[番茄工作法],採用了「計次服務」,電子書本身可以同時借給無數多人同時閱讀。而對借閱者來說,按下[立即借閱]後,就扣掉這個月的一次計次額度。




第二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稱為「圖書館借書」。

「圖書館借書」的規則就跟在真的圖書館借閱實體書一樣,該本電子書在這個圖書館[會有館藏數量限制],如果超過人數想要借閱,就要[排隊預約]。每本電子書也有借閱時間。並且每個用戶在單一圖書館內也有同時借閱本數的上限。

以台北市立圖書館來說,有些電子書的館藏本數是 2 本,借完了就要預約等排隊。每本借閱後也是 14 天的閱讀時間,之後就自動歸還。而使用這種借書規則,每個用戶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同一時間最多只能借閱 10 本書。

例如下面的例子,《茶水間遇見海德格》這本書有兩本館藏,目前已經借出一本,還有一本電子書可以借閱。

但是《假面之夜》這本書,館藏的兩本電子書都已經借出,如果想要借閱,就要按下[馬上預約],但是目前排隊的人有 197 人!




第三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其實不是借閱,而是叫做[線上瀏覽]。

當電子書已經超過館藏借閱限制,排隊又要很久,部分電子書提供了[線上瀏覽]功能,可以立刻線上打開整本書的電子書內容,直接閱讀。

[線上瀏覽]提供的也是全文的閱讀,但接下來我要介紹的「 HyRead 」 App 電子書功能都無法使用,例如:

  • 無法在書櫃整理,每次要看都要重新找到這本書,再次開啟線上瀏覽。
  • 無法記錄進度,每次打開都是第一頁。
  • 線上閱讀時,不支援離線、沒有註記朗讀等功能。

如果不想等待,有些書籍(但也不是全部),支援「付費閱讀」,可以購買點數來直接閱讀某些電子書,





三,打開書櫃,開始閱讀電子書


成功借閱電子書後,可以進入[書櫃],[下載]自己的電子書開始閱讀,也支援離線的閱讀。

打開「 HyRead 」 App ,進入某個圖書館的頁面,頁面右上方可以找到[書櫃按鈕]。

進入書櫃後,在[借閱]頁面,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圖書館借閱的電子書。




「 HyRead 」 App 的電子書閱讀器(以 App 來說),不能算好用,後面我會整理自己閱讀過程發現的幾個缺點。

不過其中有一個功能倒是還不錯,就是內建[朗讀]按鈕,只要點一下,就會開始閱讀整本書(但偶爾會當機而停止),即使離開 App ,關閉手機螢幕,都可以繼續朗讀。

另外 「 HyRead 」 App 也有內建「螢光筆、註記」功能,讀者說可以匯出,但我目前真的找不到,知道如何使用的朋友,歡迎告訴我。

在還不確定可否匯出螢光筆、註記之前,這個註解功能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我在 Android App 上做的註記,一直都無法同步到其他的裝置上。




總結來說,「 HyRead 」 App 確實提供了一個快速連結台灣各大圖書館,輕鬆借閱各個圖書館電子書的服務,在借閱書籍的流程是很方便的。

不過在閱讀電子書的閱讀器本身,我則經歷到了幾個問題:

  • 閱讀進度的同步不精準。
    • 就算是在同一台裝置上,也常常閱讀進度回溯不正確。
  • 開啟電子書、翻閱頁面的速度比較慢一點點。
    • 和我慣用的其他電子書平台相比。
  • 有時候會跳出。
    • 例如前面提到朗讀到一半時。
    • 跳出後,通常閱讀進度等都不會儲存下來。

如果需要舒適的電子書閱讀體驗,或許其他直接購買電子書的平台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如果目標就是借閱圖書館的電子書,那麼「 HyRead 」 App 也還是一個方便的服務。

我的新書《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電子書,也已經在各大平台上架,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或是進一步閱讀相關文章: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HyRead 線上借閱台灣圖書館電子書,朗讀、借書規則圖解

留言

  1. 安裝PC版並下載了第一本電子書,出現「無法開啟電子書」對話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來他的 PC 版也不是很穩定嗎?

      我自己也有安裝 PC 版測試,有下載兩本 ePUB 的電子書都沒有問題(但是有文章說的同步問題)

      刪除
    2. 它的回報問題機制也很麻煩,要傳送ErrorLogs.zip給客服人員,用Gmail附加檔案被拒絕(連ZIP格式都被列入黑名單了)

      刪除
    3. win7:
      可能要請您透過以下方式刪除hyread資料夾後重新使用~
      (1)關閉軟體
      (2)點選電腦->文件->將hyread資料夾全部刪除
      (3)重新點選軟體後登入使用

      刪除
  2. 不算匯出,算是透過截圖分享,例如電腦版選擇分享後,接下來就是截圖,然後把截圖內容分享到其它應用程式,例如 onenote。有些書不想買只想借,例如語言學習,就很適合,可惜大部份都是 pdf。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如此,我來研究看看截圖功能

      刪除
  3. 我是 HyRead 的忠實使用者,目前 HyRead 官方無法跨館搜尋,不過有網友自行做了這個網站:

    https://e-librarian.web.app

    可以支援跨館搜尋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很棒的輔助工具,感謝分享

      刪除
    2. 請問 jimmylin212 是在哪裡看到 https://e-librarian.web.app 這個搜尋工具的?我想 問原作者程式的問題~

      刪除
  4. 請問香港僑胞可以申請台灣公共圖書館圖書證嗎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順便一問。香港人(非台灣藉丶台灣居住)可以申請台灣公共圖書館證嗎?QQ

      刪除
  5. 請問EPUB檔要怎麼畫線?因為我長按 跑出來的不像你的下面有一排顏色可以選,他只有三個功能:放大鏡,wiki,翻譯。而且我不是用線上瀏覽,我是有借閱後下載但一樣不行

    回覆刪除
  6. 電腦版的hyread,無法開啟書櫃中已借到的書,出現没通過驗證...的訊息,請高手指點。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hatGPT Task 任務提醒、自動排程功能推出,5 個應用實例分享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實測比較:自動蒐集資料、推理分析、撰寫報告的 AI 研究助理

無需程式碼!用 tldraw computer 畫張流程圖輕鬆打造 AI 自動化系統